首页 > 农业新闻 > 农业科技

能否破解农业科技最后一公里


  今年年初,中央出台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文件要求:必须紧紧抓住世界科技革命方兴未艾的历史机遇,坚持科教兴农战略,把农业科技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下决心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大幅度增加农业科技投入,推动农业科技跨越发展,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注入强劲动力。

  解决“三农”问题要靠科技,而中国农业种植特点是“小”而“散”,因此农业科技最后一公里问题是科技兴农的重中之重,一号文件中也明确要求:要提升农业技术推广能力,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要提高市场流通效率,切实保障农产品稳定均衡供给。

  一号文件的要求为解决农业科技最后一公里问题指明了大方向,截至党的十八大召开,将近一年的时间,在一号文件的指引下,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都在实践探索,取得了不少经验和成绩,本报也做过不少调研,提供了不少案例,提出了不少问题。本期调研中,记者向大家介绍一家企业的做法,其“为农户提供资金和技术――使用公司的产品――丰收――帮助农户卖出产品――农户成为有购买力的客户群――企业和农户双赢”的模式不失为一条完整的链条,这条链如果能完美运转,也许会为破解农业科技最后一公里做出另一种新的探索。

  内蒙古前不塔气村:赛罕区第一个产业化、设施化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

  村里菜地4000多亩,其中设施农田1460亩,温室大棚900多栋,每年向呼市提供商品菜1.3亿公斤,是呼市第一家“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

  可谁又知道,在上世纪80年代初,这个村子300余农户,1500来人,4200亩耕地,一半种粮一半种菜,而且都是露地种植,一年一换茬,产量不高,只能解决农民温饱。

  谈及这些变化,村民提得更多的是永业科技服务站。

  建立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在推广产品的同时,也承担一些公益技术的推广,实现企业和农户的双赢

  村民所说的永业科技服务站由永业公司于2007年4月建立,在村南口路西显得格外醒目,科技服务站内配有电脑、植保报纸、光盘资料、液晶电视、产品使用手册、农户增收案例KT板宣传等,应有尽有。

  有着10年销售农资商品经验的科技服务站吴永平经理介绍,这个被作为永业公司“样板村”的村庄,现在几乎户户都使用该公司的产品永业生命素。“但并不是农民一开始就能接受。”他介绍,“最开始为了推广,我们一是让技术人员指导农民免费试用,二是用样板田让农民眼见为实,三是为农民提供免费的技术咨询。”

  很快,使用过永业生命素的蔬菜就有了效果,产量和品质都有提升,眼见为实让前不塔气村的农民们心悦诚服,使用永业生命素的农户越来越多。

  “科技服务站不仅向农民提供农资,还要推广优秀种植技术,为农民提供农业灾害防治方面的知识和专业指导,最大程度地贴近农户。”永业科学院院长仝宝生说,“农民只有赚钱了,才会信任你,信任你的产品。”

  在菜农靳福和家的大棚里,永业公司派驻前不塔气村科技服务站的技术员郭永青专程过来查看他家种的黄瓜,帮他解决黄瓜烂根的问题,和郭永青同来的还有一名技术员,她俩每周来村里服务3次,菜农有应急问题她们也会马上赶来解决。

  “我们提供的科技服务全部是免费的,不仅帮助农户对永业生命素进行规范使用,同时还帮助他们在田间地头解决遇到的各种种植、养殖难题。”聊起自己的工作,郭永青很自豪,“科技服务站会不定期的请一些专家教授来给农民讲课,解决一些比较复杂的问题。”

  据永业科学院院长仝宝生介绍,截止到2012年初,永业公司已在全国乡镇、村庄建立起3万多家科技服务站,这些科技服务站,通过出售优质农资产品并提供科技服务帮助农民生产出健康的农产品,带动农民增收。

  点评

  2011年当选院士的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所长喻树迅和植物保护研究所所长吴孔明均曾对媒体表示,让技术走到农民手中,关键是推广体系的建立。

  和发达国家不同,我国的农业种植是小而分散,发达国家如美国的农场规模是大而集中,他们的农民获得信息和技术的成本和产出相比,只占很小的份额,而中国农民在获得相同信息的情况下,其相对成本远远高于发达国家,这就决定了我国的农技推广必定有一部分带有公益性质。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蔬菜 科技服务 农民增收 田间地头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