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农业科技

农业科技创新急需人才储备


  编者按 2012年新年伊始,三农领域再次奏响改革创新的强音。2011年12月28日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释放出一个强烈的信号:“农业科技创新”将成为2012年中国三农发展的主旋律。

  这次会议系统回顾了党的十六大以来农村改革发展的巨大成就,深刻阐述了今后农业农村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分析了当前农业农村形 势,讨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讨论稿)》,全面部署2012年农业农村工作“强科技保发 展、强生产保供给、强民生保稳定”的各项任务。

  中央对于农业科技创新的部署可谓正当其时。当今世界,农业的竞争实质是农业科技的竞争,提升农业整体的竞争力,迫切需要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数据显示,到2010年底,中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2%,首次超过了土地、劳动力及物质投入要素的贡献份额。

  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科技无论在广度还是深度方面都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原始创新和关键技术成果明显不足。“十一五”期间,我国农业科 技转化率只有40%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80%以上的水平。究其原因,核心问题还是缺乏人才,尤其缺乏在一线推广、普及、转化农业科技成果的人才。

  据2008年《中国农村发展报告》统计,全国农村所拥有的农业科技人才,仅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0.64%。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每万名农业人口中就有40多名农业科技人才,而我国仅有6名。这种状况不仅无法与发达国家相比,也与我国农业的基础地位很不相称。

  “十二五”期间,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的任务很重,尤其要显著提高农业科技进步的贡献率,但农业科技人才队伍的现状却难尽如人意。农业部科技教 育司副司长潘海平指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作用发挥不充分等老问题尚未有效解决,随着农村劳动力的持续大量转移,农村实用人才素质 低、后备力量不足的新问题愈加凸显。

  2012年是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的关键一年,人才建设提速已经迫在眉睫,显然我们必须要有农业科技人才的大战略!带着这样沉甸甸的思考,半月谈记者奔赴黑龙江、河南、山西、湖南等农业大省进行了深入调查。

  现状:基层队伍青黄不接

  ——农业科技创新呼唤人才大战略

  近期,半月谈记者深入黑龙江、河南、山西、湖南等地进行调研发现,各地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的热情很高,对人才建设相当重视并进行了有益探索;大批 农业科技人员坚守基层一线,奉献才智,建功立业。但仍有一些地方农技推广应用队伍存在“量少质低”的问题;不少农业院校出现生源质量下降、“学农不愿务 农”等现象。由此带来的基层农业科技动力缺乏,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主要掣肘。

  不是不需要,只是进不来

  河南省开封县是一个有120万亩耕地的农业大县,也是一个生猪调出大县,年出栏生猪近80万头,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40%以上。但是,最 近10多年来,该县畜牧局没有新进过一个大中专以上的毕业生。现有的专业技术人员,年龄也都在40岁以上,专业技术人员出现严重断档。

  开封县畜牧局副局长刘景超告诉半月谈记者:“现在之所以没有新进人员,不是不需要,而是进不来。”畜牧局是财政全供事业单位,上级要求定编定岗定人,只有空编的情况下才能进人,而且逢进必考。畜牧局没有空余的编制,自然不能新进人员。

  刘景超说,这几年畜牧业发展很快,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疫病种类,如果专业技术人员不注意学习,很难跟上形势。在个别地方,防疫员去规模养殖场搞防疫,人家不信任,根本不让进场地,怕消毒搞不好反而带来疫病。“现在的局面是,新人进不来,老人的技术不行,跟不上形势。”

  山西省农技推广总站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近5年来,全省11个地市中,有6个市没有学生分配进入乡镇农技推广机构。有的县乡农技推广部门已经十几年没有引进“新鲜血液”了。

  近年来,山西省大力发展设施蔬菜产业,并提出“十二五”期间要新发展100万亩。山西农业大学园艺学院院长邢国明说:“这5年间要新发展100 万亩设施蔬菜,就需要100万具备蔬菜种植技术的菜农、1万名技术员和2000名专业人才。但现在很多地方根本没有这方面的条件,有的县乡农技推广部门连 一个蔬菜专业毕业的技术员都没有。有的地方已经出现了由于菜农不具备基本种植技术而失败的案例。”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蔬菜 农学 检测 设施蔬菜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