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农业科技

四把“金钥匙”开启粮食高产之门


———滑县夏粮大旱之年再夺高产原因浅析

  这是一串鼓舞人心的数字。2003年,河南省滑县粮食生产实现恢复性增长,总产97.7万吨,2004年总产105.5万吨,2005年总产108.6万吨,2006年总产114.7万吨,2007年123.5万吨,2008年达到128.2 万吨。全县粮食总产、单产连续6年稳定增长,连续6年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和“全省第一产粮大县”桂冠。
  面对骄人成就与耀眼光环,追求卓越的滑县人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滑县县委、县政府以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为指针,始终以国家粮食安全为己任,千方百计提升全县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去年以来,滑县小麦生产遭受了自1951年以来的特大干旱,连续100多天无有效降雨,旱情面前,县委、县政府不等不靠,狠抓组织落实,强化基础建设,勇于科技创新,深入开展高产创建,经过8个月的艰苦奋战,实现了夏粮不减产、农民不减收,全县夏粮平均单产预计达到 1000斤以上,再次刷新夏粮产量纪录。
  滑县在粮食产量连年创新高的基础上,如何在大旱之年再次刷新夏粮高产纪录的呢?笔者以为,主要是滑县拥有四把开启粮食高产之门的“金钥匙”。
  金钥匙一:抓科技,重创新,科技兴粮“以前种地是‘庄稼活,不用学,人家咋着咱咋着’,这一套现在不行了,如今成了‘庄稼活,也得学,技术员叫咱咋着咱咋着’。”说起科学种田,滑县白道口镇西河京村科技示范户黄国兴体会颇深。近几年,滑县农民的种地观念发生了巨大改变,可以说,大旱之年能够再夺夏粮丰收,除了“政策好、人努力”等因素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农业科学技术的转化和推广应用,使科学种田、科技增粮的“种子”深深根植在农民心里。
  “滑县创新并不断完善“11331”良种推广新体系、“5320”农技推广新体系和“53121”测土配方施肥体系,粮食连年增产,关键是这3个体系推广运用得好。”滑县农业局技术人员如是说。
  “科技兴粮,良种先行”。“一个协会+三级示范+三层服务网络”的良种推广模式让滑县实现了良种覆盖率100%。
  滑县以滑丰种业为龙头,种子协会为依托,强力推进“11331”良种化工程,在县、乡、村三级层层示范,引进、示范农作物新品种,同时建起了县、乡、村三层供种服务网络,形成育、繁、推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良种推广体系。在充分发挥滑县种子协会作用的基础上,由滑丰种业、各乡镇供种站及全县主要良种繁育村负责人共同组建了滑县滑裕良种繁育农民专业合作社,下设农资、生产和营销三个分社,其中农民占80%,吸纳资金1000万元。合作社以良种繁育农民为服务对象,统一供应农资、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收获、统一销售、统一分配,降低繁种农户生产成本,确保繁育种子的质量,大大加快了良种推广步伐。全县小麦良种覆盖率、优质专用率双双达到100%。
  良法配套,构建科技推广新网络。不断完善“53121”测土配方施肥体系,进一步打造高水准化验室和完善的土肥监测体系等“五个支撑”,完善县、乡、村“三级阵地”和配方肥配送网络,强化农技推广部门与定点配方肥生产企业的结合,实现配方肥推广市场化运作,增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活力,大力普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实现节本增效的目标。今年全县小麦配方施肥面积达到172万亩,配方肥施用面积达到30万亩。
  不断完善“5320”农技推广体系。加强乡镇农业科技服务站和村级农业科技文化大院建设,进一步促进县农业科技推广协会、县专家组、乡镇技术指导组、村科技行动小组、村辐射带动小组五级组织联动,县农业科技服务大厅、乡科技服务站、村科技文化大院三级阵地互动,行政性农技推广网络和新型农技推广网络双层网络齐动,实现了科技人员与农户、科学技术与生产、放心农资与农田的“零”距离对接,有效解决了推广机制不活和先进技术推广不畅的问题。今年全县小麦生产关键技术到位率达85%以上。
  金钥匙二:抓高产,重效益,高产高效
  2008年6月7日,滑县粮食生产的历史上应该记下这个日子。那天上午,河南省农业厅厅长朱孟洲等领导、专家与新华社、河南日报、安阳日报、安阳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媒体的记者来到滑县留固镇后五方村的千亩小麦高产创建示范方,对千亩方内的百亩高产攻关田进行实打实收。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小麦 粮食 施肥 种子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