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农业科技种植技术 > 正文 返回 打印

四把“金钥匙”开启粮食高产之门

网友投稿  2009-06-01  互联网

———滑县夏粮大旱之年再夺高产原因浅析

  这是一串鼓舞人心的数字。2003年,河南省滑县粮食生产实现恢复性增长,总产97.7万吨,2004年总产105.5万吨,2005年总产108.6万吨,2006年总产114.7万吨,2007年123.5万吨,2008年达到128.2 万吨。全县粮食总产、单产连续6年稳定增长,连续6年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和“全省第一产粮大县”桂冠。
  面对骄人成就与耀眼光环,追求卓越的滑县人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滑县县委、县政府以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为指针,始终以国家粮食安全为己任,千方百计提升全县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去年以来,滑县小麦生产遭受了自1951年以来的特大干旱,连续100多天无有效降雨,旱情面前,县委、县政府不等不靠,狠抓组织落实,强化基础建设,勇于科技创新,深入开展高产创建,经过8个月的艰苦奋战,实现了夏粮不减产、农民不减收,全县夏粮平均单产预计达到 1000斤以上,再次刷新夏粮产量纪录。
  滑县在粮食产量连年创新高的基础上,如何在大旱之年再次刷新夏粮高产纪录的呢?笔者以为,主要是滑县拥有四把开启粮食高产之门的“金钥匙”。
  金钥匙一:抓科技,重创新,科技兴粮“以前种地是‘庄稼活,不用学,人家咋着咱咋着’,这一套现在不行了,如今成了‘庄稼活,也得学,技术员叫咱咋着咱咋着’。”说起科学种田,滑县白道口镇西河京村科技示范户黄国兴体会颇深。近几年,滑县农民的种地观念发生了巨大改变,可以说,大旱之年能够再夺夏粮丰收,除了“政策好、人努力”等因素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农业科学技术的转化和推广应用,使科学种田、科技增粮的“种子”深深根植在农民心里。
  “滑县创新并不断完善“11331”良种推广新体系、“5320”农技推广新体系和“53121”测土配方施肥体系,粮食连年增产,关键是这3个体系推广运用得好。”滑县农业局技术人员如是说。
  “科技兴粮,良种先行”。“一个协会+三级示范+三层服务网络”的良种推广模式让滑县实现了良种覆盖率100%。
  滑县以滑丰种业为龙头,种子协会为依托,强力推进“11331”良种化工程,在县、乡、村三级层层示范,引进、示范农作物新品种,同时建起了县、乡、村三层供种服务网络,形成育、繁、推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良种推广体系。在充分发挥滑县种子协会作用的基础上,由滑丰种业、各乡镇供种站及全县主要良种繁育村负责人共同组建了滑县滑裕良种繁育农民专业合作社,下设农资、生产和营销三个分社,其中农民占80%,吸纳资金1000万元。合作社以良种繁育农民为服务对象,统一供应农资、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收获、统一销售、统一分配,降低繁种农户生产成本,确保繁育种子的质量,大大加快了良种推广步伐。全县小麦良种覆盖率、优质专用率双双达到100%。
  良法配套,构建科技推广新网络。不断完善“53121”测土配方施肥体系,进一步打造高水准化验室和完善的土肥监测体系等“五个支撑”,完善县、乡、村“三级阵地”和配方肥配送网络,强化农技推广部门与定点配方肥生产企业的结合,实现配方肥推广市场化运作,增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活力,大力普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实现节本增效的目标。今年全县小麦配方施肥面积达到172万亩,配方肥施用面积达到30万亩。
  不断完善“5320”农技推广体系。加强乡镇农业科技服务站和村级农业科技文化大院建设,进一步促进县农业科技推广协会、县专家组、乡镇技术指导组、村科技行动小组、村辐射带动小组五级组织联动,县农业科技服务大厅、乡科技服务站、村科技文化大院三级阵地互动,行政性农技推广网络和新型农技推广网络双层网络齐动,实现了科技人员与农户、科学技术与生产、放心农资与农田的“零”距离对接,有效解决了推广机制不活和先进技术推广不畅的问题。今年全县小麦生产关键技术到位率达85%以上。
  金钥匙二:抓高产,重效益,高产高效
  2008年6月7日,滑县粮食生产的历史上应该记下这个日子。那天上午,河南省农业厅厅长朱孟洲等领导、专家与新华社、河南日报、安阳日报、安阳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媒体的记者来到滑县留固镇后五方村的千亩小麦高产创建示范方,对千亩方内的百亩高产攻关田进行实打实收。
  “啊!986公斤,这么高,真是厉害!”随着专家一声报数,现场一片惊讶和赞叹。省、市专家当场扣除小麦水分、杂质后,报出了准确产量:这片百亩攻关田实测的1.5亩小麦单产达到708.5公斤,再次刷新了滑县小麦高产纪录。
  如此高的小麦单产绝非偶然,2003年以来,就如何破解粮食生产高产再高产这一难题,滑县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2007年夏粮丰收后,县委、县政府把开展高产创建作为粮食增产的切入点来抓,连续两年强力整合项目资源,沿交通干线精心设置高产创建示范区,重点推行了“一集成六统一”的高产创建模式(即将秸秆还田、精量半精量播种、测土配方施肥、节水灌溉等技术组装配套,集成推广;统一供种、统一测土配方施肥、统一培训指导、统一机耕机播、统一防治病虫害、统一订单收购),在全县范围内全力开展了小麦高产创建活动,引领全县夏粮单产突破千斤水平。
  高产只是手段,高效才是目的。滑县立足资源优势,确立了粮食产业化强县的发展战略,以产业化推进,打造增产增收新链条。通过外引内育,出台优惠政策、抓龙头、带基地等一系列措施,已经形成了以滑丰种业为龙头的优质专用小麦生产,以神华面业为龙头的优质专用面粉加工,以裕湘面业为龙头的优质挂面加工,以柏林饼业为龙头的优质专用小麦深加工产业链条,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千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达22家,省、市重点龙头企业分别达到5家和8家,占地3200亩的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初具规模,全县粮食加工转化能力达68万吨,带动农户14万户,打造了“华州”牌优质麦、“滑丰”牌种子等多个名牌产品,把滑县农产品资源优势转化成了经济强势品牌,让“粮袋子 ”变成了“钱袋子”。
  金钥匙三:抓基础,重投入,提升产能
  笔直平坦的乡间道路,整齐醒目的粮区标志,方便快捷的灌溉方式……这成了滑县留固、上官、老店等乡镇小麦万亩示范区一道靓丽风景线。“现在俺农民种地真省力啊,以前浇我家这8亩地需要三四个人,花费两三天时间,现在只需一个人,电闸一推,水直接就到地头了,既省力又省时,关键是还省钱。”今年早春浇小麦返青水时,留固镇程新庄村村民程士立高兴地说。
  如今,滑县越来越多的农民像程士立一样正在享受标准化粮田带来的方便快捷。面对今年大旱,滑县将水利工程、中低产田改造、平原绿化、良种补贴、科技入户等项目集中投放,强化基础建设,夯实粮食生产基础,实现了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沟渠相连的良性循环农业发展格局,稳步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同时严格落实耕地保护政策,加大砖瓦窑场复垦复耕力度,全县耕地面积由2003年的176.5万亩增加到195万亩;投资2392万元,完成渠道清淤27条188.93千米,增加农田灌溉面积32万亩,有效灌溉面积由2003年的145万亩增加到177万亩,旱涝保收田由94万亩增加到174万亩;全力建设高标准粮田20多万亩;加强农机现代装备水平,健全农机推广体系,全县农机总动力达235.08万千瓦时,小麦机播水平达100%,机收水平达99%。
  滑县通过改造农田,提高了土地综合生产能力,原来的低产田现在一亩地也能打1000多斤小麦,真正让低产田变成了高产田,让好土地种上了好种子,好种子长出了好庄稼,好庄稼卖上了好价钱,
  金钥匙四:抓组织,重落实,政府主导
  “现在国家的政策真是好,一亩地光粮食直补和良种补贴就50多元,俺全家10亩地,算下来就等于‘增收’了500多元。”说起国家的好政策,滑县城关镇东孔庄村村民王保军乐不可支。
  近年来,滑县坚持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不放松、不走样、不打折扣。2004年减农业税3600万元,2005年以后8500万元农业税全部免除,2003年至2008年,严格坚持“一分钱也不能少,一天也不能耽误,一户也不能漏掉”的“三个一”原则,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等3.9 亿元种粮惠农补贴资金直补到户,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坚持行政与技术相结合,走政府主导之路成为滑县夺取粮食高产的可靠保证。滑县先后成立了“36530”粮食增产行动指挥部、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强行动领导小组、小麦高产创建领导小组、测土配方施肥工作领导小组、防汛抗旱指挥部等,为粮食生产保驾护航。同时建立了四项机制,即目标责任制,把粮食生产纳入乡(镇)千分考核,与各乡(镇)政府签订粮食生产目标责任状;层层承包制,县领导包乡(镇),乡干部包村,技术人员包指导,推广规模生产、科学种植;领导示范制,各乡(镇)党、政一把手分别建立5000亩示范方,带动群众成方连片规模化种植;督导机制,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和农业工作领导小组定期不定期到各乡(镇)督察指导。当前,滑县已形成了健全的粮食生产促进机制,全面推进了粮食生产又好又快发展。



http://farm.00-net.com/news/12/2009-06-01/1394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