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农业科技

科技特派员:在新农村建设中谱写新篇章


  又一次全国科技特派员的盛会即将召开。

  一年前的7月15日,全国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会议在福建南平闭幕。很快,河北、河南、吉林、江苏等省,及时向科技部提出了开展科技特派员专项工作的申请。放眼全国,一年多来,科技特派员工作整体迅速推进,呈现出深入发展的良好格局。

  据科技部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全国已有31个省(市、区)的1000多个县(市、区)开展了科技特派员工作,科技特派员数量超过4.5万名,直接服务近4万个村的900多万农民。

  这组数字,显示了科技特派员工作旺盛的生机和活力。国务委员陈至立指出:“科技特派员工作作为一种新生事物符合科学发展观,符合社会主义市场规律;是发挥广大人民群众首创精神的成功实践,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其实施对加快社会主义村建设,建设创新型国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面向市场抓住特色发挥优势

  辽宁省辽阳县首山乡有一位农民,名叫柏松,听说种植高油大豆的信息后,便找到乡农科站和县农业中心咨询并走访了市场,得知“辽首一号”新品种大豆是大粒型品种,豆粒大、光亮、无色脐、商品性状好、出油出豆腐多,豆腐坊、油坊都喜欢。最后他选用了“辽首一号”大豆新品种,播种了31亩。被县政府聘为科技特派员的辽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旱作室主任杨宏宝,来到柏松的田间地块进行零距离的技术指导,使柏松的大豆亩产达533.5斤的好收成。每亩纯收入351元。这样的事例在辽宁省科技特派员工作中比比皆是。

  市场是农民生产的导向。种什么赚钱,还是要农民说了算,市场说了算。一年来,各地科技特派员按照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需求,尊重农民意愿,把农产品生产和市场紧密结合,针对所在地区的特色优势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发挥了自己的专长,受到农民欢迎。辽宁省以县域为单元,围绕区域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发展,创新了“科技特派员团”模式,江苏省通过相关政策引导,使科技特派员制度在全省范围内推广。

  市场运作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今天,“利益共同体”一词,许多农民不陌生。其实质是用市场经济的纽带把科技人员与农民“绑”在一起。这比行政手段更牢固。2006年,湖南省临湘市科技特派员谢天保、刘建华,各自拿出自己积蓄的6万元,加上自身技术入股,与横铺乡茶农联合组建了茶叶开发有限公司,开发无公害和有机茶叶,通过实施品牌战略,公司获得了较好效益,两人当年各分红利2万元,茶农的收入也较上年翻了一番。目前,不同模式的利益共同体,在湖南省就有81个。

  多种模式的利益共同体,是科技特派员和农民的创造,是新时期农技推广与服务的市场化运作。“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科技特派员的收益与农民的利益直接挂钩,激发了科技特派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热情,解决了科技人员扎根的难题。同时,现代生产要素导入到农村,带动了农民增收,促进了农业发展,推动了区域经济和政府工作的发展,实现了政府、科技特派员、农民的“三赢”。

  部分省市在总结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地区实际,勇于创新,形成了区域特色明显、适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模式和机制。据统计,2006年,全国科技特派员创建的专业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共14500多个,科技特派员通过服务获得的个人收入大幅度提高。

  因地制宜双向选择效益显著

  青海省湟中县李家山镇科技特派员芦永清,是李家山镇公务员。当地群众对他知根知底。他当了科技特派员后,到李家山镇各村“游说”组建营销协会,得到当地农畜生产大户的积极响应,当年,他就顺利地组织成立了李家山镇农畜产品营销协会。

  协会成立后,芦永清马不停蹄四处寻找蔬菜新品种推广方面的合作伙伴,并且很快建立起合作网络。他先后与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蔬菜瓜果繁殖场,青海省农科院、互助县种子站等部门建立合作关系,引进优质胡萝卜、马铃薯等新品种,在李家山镇试种成功,又与西安、武汉、成都等地的蔬菜销售商建立了购销合作关系。于是,协会在李家山镇大面积推广种植蔬菜新品种获得成功。

  农民选择了芦永清,芦永清也实现了人生价值。各地科技特派员,正是以这种双向选择的机制下派的。因此,科技人员技术特长得到发挥,创业积极性高,对实际情况了解,因地制宜地选择相应的技术和产品推广。在这方面,黑龙江的做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该省在科技特派员工作中,建立了“公开招聘、双向选择、优势重组”的人才选聘机制,坚持“六个结合、五个标准、四种人才”的用人原则,选派了一批素质较高的自有人才和乡土人才,推广了一批对区域发展有重要作用的先进技术成果,大幅度提高了农业产业化水平和效益。实行这种机制,宁夏回族自治区选派了1074名专职科技特派员。2006年共组织实施科技项目441个,推广新技术554项。引进新品种1100个,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取得了十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科技特派员 蔬菜 大豆 茶叶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