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现代农业,土地必须规模经营;走土地规模经营之路,农业必须机械化。作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目前黑龙江省的种植业生产,机械化已承担了全省农业劳动总量的85%,成为“农业生产中最重要的生产力。”然而不久前,省人大代表围绕着我省农机装备水平、农机扶持政策落实等问题,对我省农业机械化发展情况进行的专题调研结果表明,我省农业机械化正面临着新的挑战,目前仍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问题 ————
投入与需求差距大
目前,虽然各级政府对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投入增加了很多,但与农业生产的实际需要和农民需求仍有很大差距。现在对农机化投入,尤其是对大农机的投入明显不够。记者从省农业机械化管理局了解到,现在农民购买农机的愿望特别强烈。每年一个县报名申请农机购置补贴的农民都有上千人,但由于补贴有限,最后获得补贴的农民只有几十个人。据调查,今年能够得到补贴的农民,仅占有购机愿望农民的5%左右。
人大代表认为,随着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将会有更多的农民向农机化投入,而农民获得的补贴机会过少,势必会影响农民发展机械化的积极性。因此,如何进一步加大对农机化的投入,满足更广大农民的需要,是农机化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
土地分散经营成瓶颈
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管理局局长李国军说,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土地都被分散经营。一片地表面看起来都种上了玉米,但可能涉及到几十户农户,每家每户种植的玉米品种又不同。在当年土地承包后,黑河市曾有一户农民最多分到9块地,最少的也有5块地。一片地最多的分成50户耕种,最少的也有10户。由于种植地块小,种植品种杂,耕地实实在在变成了“花花田”。据计,这种“花花田”占全省耕地的比例高达80%。
据了解,在我省发展农业机械化的过程中,大农机和小地块的矛盾一直十分突出。由于地块小而分散,加之一家一户的种植模式,无法统一作物品种、统一施肥标准和统一实施一系列农业技术措施;造成了大型农业机械空运转多、成本高、闲置时间长,根本谈不上农业标准化和机械化。也就无法解决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问题。
大中型农机具少
当前,尽管我省几年来农机总量、装备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但仍不能满足我省实际作业的需要。目前,全省农用大中小型拖拉机有85万台,其中80马力以上的大型拖拉机仅有1.12万台,按每台拖拉机负担5000亩的作业面积计算,还需要80马力以上的拖拉机1.68万台;全省现有配套农具105万台套,配套比为1:1.2,与合理配套比1:3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另外,农机具结构也不合理,各地普遍存在着小型机具多、大中型的少,动力机械多、配套农具少,农具老化的多、技术状态好的少等情况。又据统计,现有80马力以上的大型拖拉机近半数超期“服役”,机械更新缺口在一半以上。而且目前全省还有近2500个村没有大农机,农民对大农机作业的需求十分迫切。
李国军说,我省属于旱作农业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比较低。多年的实践证明,只有科技含量高的大农机装备,才能实现土壤深松和标准化秋整地,实现秋雨春用、春旱秋防,建立蓄水保墒的“土壤水库”,所以说,我省的农业离不开大农机。但目前由于一些地方缺少大农机,全省只有1/3的土地进行了标准化的深松整地,有些地方的旱田10多年没进行深松整地,造成耕层变浅,犁底层上移,形成“晴天硬邦邦,雨天不渗汤”;土地板结严重,土地的产出率和利用率都非常低。
田间作业水平低
众所周知,近几年,我省垦区的农业生产水平一直在全省一马当先。是高水平的农业机械化使垦区基本改变了农业“靠天吃饭”的状况,提高了农业抗灾能力。在垦区,大马力农机使抢农时、争主动变为现实。春天播小麦不超过5天,大豆、玉米播种不超过15天,水稻插秧不超过15天,都比传统作业缩短10天。再从粮食产量来看,垦区的玉米亩产比农村地区多100公斤,水稻和大豆都分别比农村多50多公斤。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12/2007-10-08/1354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