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农村教育医疗

公共服务均等化之路还有多远


公共服务均等化之路还有多远

  □□ 本报记者 王瑜 张丛

  近年来,随着国家和各级政府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教育、养老保障快速推进,然而城乡发展的不平衡也成为当前民生的一个阶段性特征。新的民生问题,不再拘泥于“温饱”,而日益侧重于社会公平与和谐。公共服务均等化,因此成为从“城乡二元”走向一体化过程中的必然选择。围绕教育、医疗、养老等话题,“两会”代表委员们纷纷就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言献策。

  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一个过程

  “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一个过程。”谈及现在农村的医疗、教育和养老情况,陕西省旬阳县棕溪镇王院村党支部书记陈分新代表的一句话让记者印象深刻。他告诉记者,乡镇卫生院通过改建扩建,床位从10多个增加到二三十个,解决了农民生病住院问题;王院村2006年开始试点新农保的时候,参保率只有87%,第三年就实现了全覆盖,报销比例也从“不超过60%”提高到了“最高80%”。

  公共服务均等化,需要解决城乡间人才流动的障碍。“大宗村义务教育阶段有500多个孩子,现在有300多个在城里民办学校上学,学费加上吃住一年差不多需要8000元。”山东省滕州市张汪镇大宗村党总支书记宗成乐代表说,“村里自己建的学校,里面配备了电脑等教学设施,为什么农民放着免费的义务教育不让孩子在村里上学?就是因为缺老师。编制限制、财力限制,乡镇政府拿不出钱来聘请大学生到农村任教。”

  公共服务均等化,还需要从制度设计上打破区域和城乡的差别。“学籍与户籍挂钩制度的确立本来是源自于各地教育不均衡的现状,却加剧了教育不均衡。”更香茶叶有限公司董事长俞学文代表建议,国家应重点加大师资、基础建设等教育资源方面的投入,缩小贫困边远地区同发达地区间教育水平的差距。

  公共服务首先要明确“公益性”

  “公共服务说到底是一个投入的问题,而投入主要是国家的问题。”谈到公共服务,不少代表、委员表达了这样的看法。

  陕西师范大学教师专业能力发展中心主任胡卫平代表认为:“教育是国家行为,不要弄成地方行为。”他建议国家加大对中西部教育投入以保证东中西部教育条件的均衡。“硬件设备、工资待遇应该都一样,不能东部一个标准,西部一个标准,城市一个标准,农村一个标准。”胡卫平说,“尽管不能达到完全的平衡,也应该尽力拉平。”

  “政府应加大对基本公共服务总量的投入,调整对基本公共服务投入的结构,并对基本公共服务涉及的体制进行改革,以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宋晓梧委员表示,“应逐步把基本公共服务的事权适当集中到中央,由中央来统筹平衡各地的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建立全国统一的基本公共服务经费保障机制。”

  培育社会组织做大服务“蛋糕”

  在明确政府在公共服务中的主体地位、呼吁政府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同时,代表委员们也建议通过社会组织参与来做大公共服务这块“蛋糕”,降低公共服务的成本,提高效率和公平。

  “应制定、落实优惠政策,加大财政投入,鼓励企事业单位个人等民间资本以多种形式兴办不同等级养老服务机构,满足不同人群的养老需求。”安徽省旌德县白地镇洪川村党支部书记余的娜代表建议,建立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功能完善、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

  “保险机制可创新公共服务的提供和管理方式。”山东保监局局长任建国代表说,从山东省临沂市推出的“治安保险”和社会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的“湛江模式”实施效果来看,将保险作为政府可利用的社会资源的有机组成部分,依托其既有的服务体系来提供和管理公共服务,既可精简政府相应机构和人员,降低管理成本,又可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还可以促进公平。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义务教育阶段 义务教育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