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农村教育医疗

走过不凡历程 "十一五"吉林省农村教育发展纪实


  “十一五”以来,吉林省农村教育工作走过不凡历程。从实施“两免一补”政策,到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从下大气力实施校舍安全工程,到将结束农村中学生在黑板上做实验的历史……在省委、省政府的重视和指导下,农村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迎难而上,循序破题,向着“让所有孩子都能上得起学,都能上好学”的目标迈进。

  2005年,时年14岁的学生张舰,踏进长春市兰家镇25中学大门,就被学校免去了杂费和书本费。家境困难的他,学习非常刻苦。张舰说:“如果没有‘两免一补’好政策,我可能就失学了,所以我非常珍惜这个机会。” “两免一补”——这项从2004年秋季开始在吉林省农村实行的政策,惠及成千上万个和张舰一样的贫困家庭学生,他们不仅可以免交杂费、教科书费,寄宿生还能享受一定的生活补助费。

  让农村学生上学少交费,就是给千万个农村家庭真正“减负”。2007年,全国“两会”刚刚闭幕,吉林省就在第一时间积极落实国家政策,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232万名中小学生全部免除了学杂费。这笔钱由政府买单,这也意味着吉林省农村首次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义务教育。新政策带来新希望,当欣喜的农民奔走相告,一封来自伊通县实验中学教师王丽艳的感谢信,也很快寄至本报,它讲述了一个普通农村中学教师在施行免除学生学杂费政策后的喜悦,字里行间透出真情——班主任的担忧少了、教学精力更集中了;学生的愁容少了、学习劲头更足了;家长对党和政府更亲近了,支持孩子念书的更多了。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带来的福音,还在于它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农村义务教育,让每个农村学生都能享受平等的教育权利和教育机会。2007 年新机制确定的吉林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到2009年春,一项“做加法”的举措火热“出炉”,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再次提高,小学由每年290元提高到300元,初中生由每年430元提高到500元。“新机制不仅造福了农民子女,也为我们农村学校办学提供了稳定的经费保障。”德惠市米沙子镇中心校校长佘会说,“2006年秋天,我们学校搬进了崭新的教学楼,建起了电子备课室、多媒体教室、音乐教室、微机教室、美术画室等专用教室,充实了音体美教学器材。每个班还购置了一台彩电、一台录音机和一台DVD,装上了闭路电视。这么好的硬件,从前是想都不敢想啊。”

  2010年10月25日,站在刚刚投入使用的新教学楼前,前郭县长山镇中学校长王新田无不自豪地说:“新楼采用框架结构,非常结实漂亮,就算和省城学校比也不逊色!”前郭县地处8级地震裂度区,同时也是9度抗震设防区。作为全县首批实施校舍安全工程的项目之一,长白山镇中学这座四层高新楼从规划到施工,经过了反复论证、严格作业,是吉林省校舍安全工程稳步推进的一个缩影。

  汶川地震一年后,一项力度空前、覆盖广泛的民生工程——校舍安全工程,在吉林省正式启动实施。这项意义深远的安全工程,也因涉及城市和农村、公立和民办、教育系统和非教育系统的所有中小学校,被誉为全省数百万中小学生的“生命工程”。资金总需求,初测达60亿元以上。到2009年12月31日,全省中小学校舍排查鉴定全部结束。截至目前,《吉林省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三年规划》(初稿)和覆盖全省《分县市区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三年规划》(送审稿)已经完成。为了把学校建成最安全、家长最放心的地方,吉林省坚持多措并举。一方面建立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投入9.1亿元,支持全省2800 多所中小学维修改造校舍380多万平方米;一方面实施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投入2.8亿元,改造125所农村初中学生生活用房26.3万平方米。

  让农村学生像城市学生一样,享受优质教育资源。2009年,吉林省还启动了乡(镇)中学理化生实验室和微机教学室建设项目,投入资金2.72亿元,计划用两年时间全面建立农村乡镇初中理化生实验室和微机教学室。在不远的将来,吉林省农村中学生即将告别在黑板上做实验的历史。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两免一补 学杂费 义务教育阶段 农村中小学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