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农村教育医疗

定远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让农民看得起看得好病


  定远县自2007年实施合制度以来,坚持把加强对“合”的领导力度、完善力度作为工作重点。四年来,全县参合人数由2007年的63.51万人增加到了今年的78.07万人,农民群众参合意识不断增强。其主要做法是坚持“两个完善”、确保“三个提升”。

  ——坚持八抓不放松,不断完善补偿方案。该县根据基金规模、节余情况、受益程度等因素,对补偿方案进行了完善。住院补偿封顶线为8万元;扩大慢性病病种,补偿比例为45%,封顶额为2500元,两女结扎户家庭成员封顶线为4000元;在县外医疗机构住院治疗实行保底补偿,补偿比例为35%;率先提高了恶性肿瘤、尿毒症等重大疾病的保底补偿比例,补偿比例为45%;对于70岁以上的老人因骨质疏松或病理性引起的单纯性骨折,一律按疾病给与补偿;五保户、两女结扎户和独女户个人筹资部分均由县财政支付住院免门槛费,同时补偿比例分别提高10%。不断扩大参合农民的受益面,率先将犬类意外伤害和二类疫苗接种纳入门诊统筹补偿范围;省外公立医院住院实际补偿金额,为住院总费用减去起付线后,按照40%直接补偿;率先全面启动合IC卡的应用,方便参合农民在省内住院和转院“一卡通”。

  ——启动各级门诊统筹,完善门诊补偿措施。今年这个县全面启动县级医院门诊统筹,乡镇卫生院在2008年已开始实施门诊统筹。随着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推进步伐的加快,部分村卫生室达到了合定点准入条件的,将实现信息化作为准入的必备条件之一,不搞一哄而上,成熟一个纳入一个,运行一个。对纳入定点的村卫生室实行双重监管,由乡镇卫生院与村卫生室、县合管理中心与乡镇卫生院分别签订协议书,明确乡镇卫生院的监管职责,加强对定点村卫生室监管。

  ——全面实行信息系统联网,提升合管理水平。不断完善、优化县、乡、村三级“一网联”的信息化管理网络,信息化程度逐年得到提高并取得显著的成绩,县内所有合定点医疗机构和部分村卫生室均已覆盖。由于信息系统的联网,大大地提高了监管效率,尤其是对乡镇卫生院住院人次、村卫生室门诊统筹次数进行实时监控,大大提升了合管理水平。

  ——积极开展县外定点医院即时结报制度,不断提高农合服务水平。为最大程度方便参合农民在县外定点医院住院并及时获得补偿款,该县积极联系县外公立医院签订直接垫付协议。目前,省级其他公立医院在十月份将全面开展即时结报制度,真正实现“在哪里住院,在那里报销;出院当天,即时报销”。

  ——加强定点医疗机构监管,不断提升合资金保障效能。定点医疗机构的医院信息系统(HIS)与合平台衔接,将合病人诊疗费用的原始数据传至县级平台,实现在线审核、及时结报、实时监控。同时,针对实际情况,对各级各类医院的监管重点和目标,因医院不同而具体不同。村卫生室着重正规操作,乡镇卫生院着重控制住院率,县级医院着重控制目录外用药和控费增长,民营医院着重真实性。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工作重点 农民群众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