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玲玲说,公务员考试说难不难,说易也不易,关键在于打破常规思维,掌握应试技巧,并选择合适的教材,仔细阅读考试大纲。
她提醒考生,现时公务员考试考生的专业开始多样化,并不限制于管理或法学,且开始由文科向理科倾斜,报考条件也逐渐放宽,考生应大胆报考。
大学生就业寒冬如何拯救公考"炮灰"?
据广州日报11月19日报道金融海啸、跨国公司裁员,让瞄准外企的名校尖子生乱了阵脚。在一次次被用人单位招聘“调戏”后,他们发现还是被称为“国考”的公务员考试靠谱。然而,百万雄师都想挤过独木桥谈何容易,除少数幸运儿,更多人充当了“公务员考试的分母”,他们自嘲是“国考炮灰”。
何谓炮灰?按报道主人公周悦的话,“炮灰的意思就是做无用功,陪着冠军跑的人。”据相关部门统计,200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的网上报名通过资格审查人数超过了104万,而最终能捧上“金饭碗”的仅仅13566人,也就是说,有超过100万人将成为“炮灰”,淘汰率高达98.7%。由此可见,“炮灰”之说,尽管有些悲情,客观上却是一种实情。
“炮灰”一说的流行,反映了大学生求职的悲怆与无奈。按理说,公务员考试只是众多就业渠道中的一条,但由于公务员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的提高,以及具有户口、福利等安定职业的关键要素,这几年公务员考试一直都是求职热点,报考人数犹如芝麻开花,以至于今年中国残疾人组织建设岗位供需比达到4584∶1,夺得第一。在这种情况下,想通过公务员考试实现就业简直是“华山一条道”,考上公务员无异于中了彩票。
“炮灰”一词,还暗示了一种渴望就业的焦虑情绪。就业问题原本就是中国经济发展中的老大难问题,今年又遭遇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可谓难上加难。一方面,企业在校园的招聘需求大幅缩水,有些公司的校园宣讲会成为“形象宣传会”;而另一方面,今年毕业生总数将超过600万,广东省高校毕业生超过33万人,比去年上升4万人,如果再加上省外大学毕业生,将超过50万人在粤“找饭碗”。在僧多粥少的求职环境下,毕业生们所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而公务员考试只是在“就业无门”彷徨无助的时刻紧紧抓住的一根救命稻草而已。
其实,光有自嘲显然是不够的,毕业生们还得“自救”。于是乎,在今年的高校招聘季节里,我们看到了广东省高校毕业生供需见面会场次将增加到44场;我们看到了一部分大学生继续考研或者考博,以期在静静的校园里度过这阵寒潮;我们也听到了中山大学校长恳请校友“下订单”,“希望已有成就的校友利用手头资源,多提供就业岗位给师弟师妹们”。诸如此类,都是我们求职思路的一种转变,是我们不愿意“当炮灰”的一种积极表现。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11/2008-12-01/1448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