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农村教育医疗

湖北三位乡村女教师亲身经历乡村教育巨大变化


  她们有着共同的名字:乡村教师。

  她们有着相似的经历:在漫长的坚守中,亲身经历了乡野间发生的巨大变化,目睹“有教无类”的教育理想正在成为现实。

  王月娥,胡安梅,宋芳蓉。三位女教师的泪与笑,让我们记住了乡村教育的昨天与今天。

  王月娥:告别风浪上摇橹的日子

  群山间云烟氤氲,山脚下的王英希望小学,孩子们嬉闹的笑声是那么无忧无虑。

  虽然地处国家级贫困县——黄石阳新,这所小学却修建了漂亮的三层楼,有25名教职工、366名学生。多年前,它只有一名教师、20多名学生,开办在库区的一个孤岛上,全靠校长王月娥以一叶小舟,撑起孩子们的明天。

  上世纪80年代,王月娥的学校设在山上的一间破庙,只有现在的办公室一半大,学生最少时只有三四人,最多时也不过十八九人。白天上课,晚上就把桌子并在一起睡觉。有时清晨醒来,她身边蜷着一条冰凉的蛇。如此艰苦的条件,令她几乎要放弃,可最终还是选择了坚守。1994年,王月娥被调到孤岛上的王英希望小学,每天都得驾着一条旧木船,接送住在周围岛上的20多名孩子上学、放学。一年四季,风雨无阻。由于要兼任孩子们的教员、炊事员、保育员、交通员,乡亲们给她封了个绰号——“四员”。2003年,学校迁到岸上。“社会在发展,教育也在发展。这些年,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孩子们读书的学杂费、课本费全部免了。”40岁出头的王月娥,回忆起自己20余年的从教生涯,感受非常深刻:以前家长只是希望孩子能上学,现在还要求上好学。

  王月娥一直在努力提高自己——普通话测试过了二级甲等,电子邮箱、博客、QQ都在使用,每天还上网查资料,视野开阔多了。

  胡安梅:将欠账单埋在记忆深处

  2001年的教师节,王月娥受邀赴京录节目时,认识了同行的郧西县湖北口回族乡桃园沟小学校长胡安梅。一个在风浪中撑起希望之舟,一个在深山里点燃不熄红烛,相似的经历使她们一见如故。1992年,当了22年民办教师的胡德荣倒在讲台上,留给女儿胡安梅的只有一笔960元的欠账单,这是他为孩子们垫付的学杂费。初中刚毕业的胡安梅,接过了父亲的教鞭。几年下来,不仅没收回学生欠父亲的学费,账单上反而又增加了700多元。

  父女俩的感人事迹传开后,社会各界纷纷伸出援助之手。胡安梅用汇款设立了“胡安梅教育基金”,资助贫困学生和贫困民办教师。2000年以来,董必武教育基金加入资助行列;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科院院士也拿出10万元帮助建校,此外每年捐款一万多元。

  在好心人的共同努力下,桃园沟小学很早就实现了免费教育。

  以前,胡安梅几乎没有周末,总要挨家挨户地做工作,劝说家长别让孩子辍学。现在相反,国家免除学杂费,家长的认识也有很大提高,主动来找老师落实孩子上学的事。“这真是翻天覆地的变化啊。”胡安梅笑言,不用再家访,人也清闲下来,许多人都说自己长胖了。

  新学期,桃园沟小学只有一个孩子入学,总共才18名学生。这让胡安梅觉得有点不习惯,可又觉得是个好事,说明农村的计划生育普及得好,留守学生也少了。过去家长们进城打工,多半把子女留下,从今秋起,城市义务教育也实现了免费,他们开始把孩子带在身边。

  宋芳蓉:走下海拔1800米的高山

  去年在全省党代会上,胡安梅再次见到了五峰三坪希望小学校长宋芳蓉,两人认识已有好几年。“经常有人把胡安梅认成我。”宋芳蓉觉得挺有趣,因为她们长得并不像。相象的是年龄和经历:两个生长在大山里的姑娘,相差仅一岁,都是初中毕业后走上讲台,在清苦的环境里,咬着牙一干就是十几年。15岁的宋芳蓉当上顶坪小学的老师时,瘦瘦小小。一座低矮的吊脚楼,底层养着猪牛羊,上面用木板隔开两间小房,分别是教室和寝室。看到娃儿们个个穿着打补丁的衣服,眼里却满是热切,她的心颤抖了。从那时起,在海拔1800米的高寒地区,她只身一人坚持办学15年。1996年,胡锦涛为宋芳蓉的精神感动,个人捐资2000元,倡导成立“三坪希望基金”,以帮助大山里的孩子完成学业。2004年,三坪希望小学整体搬迁到海拔1100米、交通较便利的茅坪村,并得到张家港市一家公司巨资援建。“学校修得非常漂亮,是全县村级小学中最好的一所。其它办学条件也有很大改善。”宋芳蓉欣喜地告诉记者,两年多以前,香港一家琴行捐给学校一架钢琴;去年8月,中科院计算机所又向学校捐赠了22台新电脑。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学杂费 课本费 办公室 贫困学生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