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农村教育医疗

人去、楼空、校垮,农村义务教育陷入生存危机


  对于有着8亿农业人口的中国来说,搞好农村义务教育是尽快建成人力资源强国的关键。为此,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包括"两免一补"在内的诸多利好政策,以保障农村义务教育健康、快速发展。然而,半月谈记者最近在山西、四川部分地区采访发现,农村公立中小学生源正呈锐减趋势,大面积"人去楼空校垮"在一些地方已是不争的事实。一些基层教育工作者认为,这种"空巢化"趋势,不仅造成了农村教育资源的浪费,稀释了城市教育资源,还大大加重了农村学生家庭的经济负担,使农村义务教育在国家不断加大投入的背景下陷入生存危机。

  转移加速,私校、城镇学校变成生源“抽水机”

  晋北左云县有5所县办中学,其中四中和五中地处农村。2002年以前,左云四中还有学生千余人,到2007年就只剩下30余人,今年,这所由30余名学生、70余名教师组成的学校被分流关停。左云五中稍好些,但学生人数也由2002年以前的1000多人减至200人左右。

  左云县科教局督教室主任王建业说,2002年以后,左云县农村中小学生源迅速流失,与中学相比,农村小学生源流失更令人担忧,"以前校舍是平房,条件差,可人多得挤不下,现在楼房盖起来了,人却跑没了"。记者随机走访左云县店湾镇、张家场乡等4个乡镇的5个村子后发现,这5个村的村办小学都修缮一新,但杂草丛生,大门紧锁,目前已空无一人。左云县星源学校老师赵武说,这些年他到晋北许多县市招生时发现,有学校没师生的情况实在不少,尤其是村办小学,基本处于瘫痪状态。山西运城市夏县大庙联校校长韩根龙说,农村生源从幼儿园就开始流失,许多小学学生跑得仅剩个位数,不少学校因为学生太少而干脆关停。

  与山西部分县市农村中小学生源大面积锐减相比,四川省成都市的农村中小学生源,则在相对稳定的基础上逐年减少,但偏远郊县农村中小学生源缩水趋势非常明显。蒲江县高桥九年制学校校长杨玖告诉记者,该校在校学生总人数已由2005年的701人减至今年的333人。"学校离县城比较近,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只要从单位开个证明,孩子就可以到城里读书。"

  由于农村生源的涌入,左云县公办中小学校人满为患,有的学校部分班级学生人数多达八九十人。近年来异军突起的私立学校更成了生源"抽水机"。左云县这几年陆续成立了14所私立学校,吸纳学生1.4万人,而该县中小学生总人数才3万左右。创办于2002年的左云星源学校,短短几年间,就发展成为涵盖小学、初中、高中的大校,学生基本来自左云及周边县市农村。

  学生走我也走,师资流失加剧“空巢化”

  韩根龙告诉记者,近些年农村学生越来越少,固然有农民携带子女外出打工、计划生育等原因,但更重要的是农村教育质量已满足不了农民需求。

  记者调查发现,师资力量薄弱和管理松散是山西部分农村学校面临的两大问题。一些基层教育工作者说,现在的农村教师队伍老化严重,其自身素质已无法满足新时期的教学要求,很多老教师连普通话都不会讲,更不用说教英语和电脑了。师资水平上不去,优秀人才不愿来,很多农村学校只能花上三五百块钱雇个高中生、初中生甚至小学毕业生来充当民办教师。左云县鹊儿山镇联校校长郭宇说,农村优秀教师本来就少,还经常被"挖墙脚",一有优秀教师冒出来,很快就会被城里学校挖走,"学生是跟着老师跑的,好老师跑了,学生自然就没了"。

  有些农村教师虽然没有跑,面对"桃残李败"的无奈现实,心也散了。杨玖告诉记者:"表面上看,学生少了,老师的工作任务比原来相对轻一些,但老师也有一种尴尬心理,因为任何一位老师都希望自己能够桃李满天下。学生人数少,会使他们觉得自己的工作能力无法得到最大限度的认可。"

  部分农村教师责任心的欠缺正在引起农村学生家长的不满。山西省长治县郝家庄村民张海根最近把孩子送进了私立学校。他认为,农村学校不是没有好教师,而是没有好好教,"有些农村教师每天才上半天课,周二来上课周四又走了,跟着这样不负责任、敷衍了事的教师,孩子糟蹋了"。

  直面生源流失,农村义务教育“怎么办”

  农村中小学校生源持续流失正在引发一系列问题,亟待引起有关方面重视:教育投入浪费严重,左云县近年来投入几千万元实施校舍危房改造工程,可一些学校还没等改造好,师生已走一大片,修缮一新的校舍乃至整个学校都被空置,形成了巨大的投入浪费。孩子转入城镇学校或私立学校就读,农村家长负担也随之大大加重。记者在左云调查发现,当地私立学校的收费标准每学期都在千元左右,加上生活费等开销,保守估算一年下来每个农村孩子也得花个四五千元,这等于取消了农村学生本该享受的"两免一补"政策优惠,违背了国家减轻农民负担的初衷。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农村中小学 两免一补 义务教育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