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就业务工

宁晓山:从打工仔到劳动模范


 

  宁晓山是敖汉旗牛古吐乡一个普普通通的青年农民,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完成了人生的蜕变:从打工仔到劳动模范。

  外出打工掘得首桶金

  宁晓山出生在牛古吐乡车罗城村,初中毕业后,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原因,他没有选择读高中,而是回乡挣钱养家。1999年9月,他背上简单的行李,揣上家中仅有的500元钱,直奔他向往已久的首都——北京。

  那一年,适逢建国50周年,在北京找点活并不难。他有幸在北京东单体育中心找到了一份体力工作。和所有打工者一样,他先是从泥瓦工干起,为技工师傅端泥递瓦,搬砖抗石,除泥瓦工外,他还干过装卸工。

  人生的机遇千变万化。2002年7月8日上午,一辆在东单体育中心停放的皇冠车突然发生自燃,他正好赶在现场,二话没说,勇敢地冲上去,抄起灭火器,冒着油箱爆炸车毁人亡的极度危险,坚持操作灭火器硬是冒着危险把火扑灭了,为此体育中心奖励给他200元钱。由于他积极肯干,任劳任怨,赢得了东单体育中心的信赖。2003年5月,他被提升为领班,月薪也随之提到2000元。

  又是一个周末,他去了北京顺义工友王晓龙的家。在那里,他看到农户通过科学养猪赚到了大钱。2004年年末,他毅然辞去了体育中心的领班,2005年3月,他专门到顺义他看过的那家养猪场打工,利用两个多月的时间,从饲养员做起,了解和掌握科学养猪技能和饲养流程。2005年5月,他带着在北京打工期间掘得的15万元资金,回到了阔别6年的家乡。

  返乡创业网售第一人

  回到家乡,宁晓山通过市场考察,结合本地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他最终确定了走规模化养猪的路子,把养猪做为创业突破口。于是,他开始筹备建场资金。经过测算,猪场预计投资30万元,而自己手里只有15万元,出现一半的资金缺口。车罗城村党支部书记张林听说他要建种猪场,迅速把此事汇报给了乡党委、政府。该乡立即开会研究,为他协调产业化专项资金10万元,他又从亲戚、朋友那里借了5万元,预算资金总算筹集到位了。

  2005年6月,他投资30万元,建成了500多平方米的标准化猪舍,从北京引进1口优质良种公猪、20口基础母猪花了7.5万元。2006年3月,宁晓山喜获成功,引进的20口基础母猪产仔211口,优良的品种通过猪E网联系,几天内就被抢购一空,他也因此成为敖汉旗网上养殖销售第一人。八年来,他通过网上销售仔猪达4万口,育肥猪8万多口,实现销售收入1.34亿元。现在,他的养猪场总面积已经达到45亩,饲养良种母猪200多口,年出栏育肥猪4000多口,年收入达60万元以上。

  引领致富惠及众乡亲

  2006年,生猪市场价格陷入低谷,养猪不仅不赚钱,他还赔进10万余元。他看到一家一户的单独饲养很难形成规模,不能左右市场价格,要想改变被动养猪局面,必须走规模化养猪之路。他的想法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为帮他度过难关,乡里又给他协调10万元贴息贷款。2006年4月,牛古吐乡养猪协会正式成立,他被推选担任常务副会长,迄今为止入会员已达120余人(户)。在他的带动下,车罗城全村740户中,680多户农户全部从事规模养猪,全村年出栏育肥猪超过1.5万口,年纯收入达500万元,户均增收7700元。

  他并没有就此止步,在《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后,更加坚定了他养猪的信心。2009年8月,他注册成立了敖汉旗晓山生猪饲养农民专业合作社,现在合作社已经有152名社员。目前,该合作社共有6家规模养猪场,合作社社员存栏二元杂交母猪610多头,商品猪存栏总数达4550头;年对外销售二元杂交母猪1500多头,公猪850多头,三元杂交猪苗8700头,商品猪5500多头,户年养猪纯收入5至6万元。每年,合作社都为社员低价供应饲料一百万吨左右,免费为社员发放消毒药价值5000多元,外销瘦肉型商品猪1.5万头,合作社所创利润除扣除提取的公积金、公益金等资金外,剩余的60%返还给社员,社员户平均增收2万多元。在合作社的辐射带动下,牛古吐乡养猪产业链进一步延伸,养猪产业初具规模,据统计,2013年全乡生猪出栏达到7.2万头,平均每户养殖户出栏生猪10多头,户均增收5000余元。

  历尽磨难,苦尽甘来。他的付出也得到了社会的回报,2009年3月,他被敖汉旗委、旗政府授予“敖汉旗劳动模范”称号,同年4月,被市人民政府授予“赤峰市劳动模范”称号;2011年6月,被敖汉旗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13年4月,被敖汉旗委、旗政府评为2012年度全旗先进劳动者。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母猪 专项资金 产业化 品种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