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就业务工

新生代农民工缺乏专业技能 农民工"提速"盼各方给力


  东方网8月28日消息:据《劳动报》报道,据统计,截至去年,全国农民工中年龄在21-30岁之间的占比达31.9%,他们正逐渐成为该群体的主力军。然而随着城镇化的加速与生产技术的升级,新生代农民工也必须面对从纯体力劳动者到技术型人才的转型。日前出炉的“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与社会融入问题”调查显示,逾50%的受调农民工因自身职业技能与学历的限制而面临就业困境,21.21%的新生代农民工缺乏专业技能。与之对应的,近7成受调农民工希望以“边干边学”的形式来提升职业技能。破解农民工的自身发展困局,不仅是农民工个人的需要,也是企业发展的必须,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破题之道,需要各方集体“给力”。

  转型困境 生存压力让"充电"力不从心

  学历低、技能差、收入少,这似乎已成为挂在农民工身上的标签,新生代农民工概莫能外。但随着经济发展的转型与生产技术的进步,企业人力资源需求日趋向技术型人才倾斜,这使得农民工的职业培训不仅成为一种需要,更是一种必须。然而实际上,农民工的职业培训却面临着种种现实因素的制约。

  技术型工人最受企业青睐

  上海纪元微科电子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监周钟杰有着多年经验,几乎每年春节过后他都会去外地招一线职工。他将前来应聘的新生代农民工分为三类。

  第一类,勉强通过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在他看来这类人群只适应于技术含量不高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普通操作岗位;第二类,通过义务制教育但没有接受过职业培训的,这类农民工可以胜任一些基础的技能岗位;第三类,有过相关职业技能教育培训背景的,这类人群是企业最青睐的招工对象。

  然而,这一类企业最喜爱的新生代农民工并不好招。"说到底,这类人太少了。"周钟杰表示,目前不少新生代农民工都已经注意到这一问题,但是真正愿意沉下心来学习一门技艺的人还是很少。

  生活压力让他们半途而废

  是什么阻碍了新生代农民工学习专业技能的脚步?采访中,一些新生代农民工道出了苦衷。

  "完全没有技术的要走技术道路,肯定要从一名学徒干起。学徒的工资不高,上海生活成本又高,最初的日子很难熬,这就是最现实的问题。"80后农民工胡振球说。6年前,他从扬州来到上海打工。当时自己只是一个高中毕业、有过3年焊接工作经历的普通工人,因为没有一项过硬的技术,抵沪后整整三周没有找到一份工作。"本来心理价位是月薪3000元,可最后只找到一份月薪1500元的工作,还是从学徒干起。"

  胡振球说,当时和他一样干学徒的还有好几个人。由于收入低,大部分人跳槽了,或者去工地上做一些体力活,因为做纯体力活到手的收入会比学徒高。"我也是靠着老家的接济才熬过最初的难关。"胡振球说,他之所以一直坚持下来,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认为做一名技术型的务工者比纯体力劳动者能获得更多的晋升平台和更大的职业发展前景。

  "我们流水线上是计件制的,做得多拿得多,自然加班也多。"在某大型劳动密集型企业流水线上工作的王慧说,来沪之初自己也想过学点技术,但被单位招聘之后觉得目前3000多元的月收入也算不错了,就打消了自我增值的念头。"我们下班比较晚,下了班已经累得不行了,实在是读不动书。"

  各方努力  构建大大一张"职业培训网"

  其实,上海早在多年前就已经开始关注新生代农民工的培训需求。沪上的一些企业也在想方设法地通过一些技能竞赛、培训等手段帮助职工提升专业技能。经过培训之后的新生代农民工,在工作岗位上表现得更为出色,也为企业带来了客观的效益。

  EBA帮助职工梦想启航

  记者从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了解到,上海早在2010年便启动了"农民工技能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在三年间组织50万名外来农民工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其中,国家职业资格等级的技能培训不低于50%,每年培养外来农民工高技能人才1万人。2013年,上海已经进入第二个"三年计划"执行期,期间农民工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数量提升到每年20万人。

  上海工会更是在农民工培训方面倾注了大量精力,EBA培训、农民工学校、高师带徒……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模式在各级工会系统中因地制宜地开展,其中最具影响力的便是已经有12年历史的EBA培训。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技能培训 群体 办公室 义务教育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