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就业务工

为何出现用工荒?劳动政策不合理!


  核心提示:其实所谓的“用工荒”,并不是真的缺乏劳动力,而是中国目前的用工环境限制了劳动力效用的发挥。我们甚至可以说,正是不合理的劳动政策,使得目前中国出现大面积的劳动力资源的浪费。

  “用工荒”再次出现,只不过这次不是发生在传统东南沿海地区,而是出现在传统的劳动力输出地。据媒体报道,湖南西南部的隆回县,最近也出现了“用工荒”。用工荒在中国早已不是新闻,但劳动力输出地出现用工荒,这可能是新闻了。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们都在为中国众多的人口而发愁,担心众多人口的不就业会影响社会稳定。但是仅仅几年,劳动力市场上最为重要的问题已经不是劳动力过剩,而是用工短缺。“人口红利”消失,这可能是很多人口学家和经济学家所没有想到的。

  所谓的用工荒,根据当地分析主要是由三个原因造成:第一,劳动力年龄偏高。据当地政府统计,留在当地的23.9万人中近六成年龄超过40岁,而当地工厂普遍要求求职者不超过45岁――原因无非是年纪大了“视力和灵活度都跟不上”。第二,妇女不愿意进厂务工。因为对很多妇女来说,企业的认同感远远低于“自家孩子的考分和家里那头猪的喂食”。第三,已经外出务工的不愿意再回家乡。由于家乡的收入可能低于外地,而且由于养老金的问题,很多人并不愿意回到故乡,而是想继续在外就业。

  如果再仔细看看湖南隆回的用工短缺原因,我们就会对当下中国的劳动用工制度有着更为深刻的了解,其实所谓的“用工荒”,并不是真的缺乏劳动力,而是中国目前的用工环境限制了劳动力效用的发挥。我们甚至可以说,正是不合理的劳动政策,使得目前中国出现大面积的劳动力资源的浪费。

  我们先看“劳动力年龄偏高”这个理由。在这个地区,年龄不超过45周岁已经成为当地用工的基本要求,但是如果将这个标准放到全球或者国内其他地区,却会发现45周岁恰恰是一个人经验最为丰富、最具有劳动价值的时候。当不少国家已经将退休年龄延至65岁时,我们却把45岁的员工弃之不用,这是一个多么荒诞的理由。

  是的,在农村地区存在着大批45岁之前未从事过非农劳动的人群,他们在从事新的工种时会有些不适应,但是如果当地政府有好的培训机制,那么这些目前被工厂拒之门外的不合格劳动力完全可以转化为适格的工人。或许,由于前几年中国的劳动力过剩,使得政府和企业都不愿意对这些正值壮年的劳动力进行职业再培训,从成本角度而言这自然无可厚非。但这一次情况不同了,中国再也没有那么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青年供工厂取用。如果用工单位不能够正视这个情况,那么再过几年或许在中国就没有劳动力了。因此,当务之急是政府和企业建立好的职业培训机构,让那些正处壮年的人能够转化为合格的劳动力。

  再看看妇女为何不愿意进厂务工。因为对企业的认同感远远低于“自家孩子的考分和家里那头猪的喂食”,所以很多适龄女性不愿意全身心投入企业工作,这就更加可以理解。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本账,她会对不同行为的成本和收益进行比较和权衡,她们之所以不愿意舍弃以前的状态,除了习惯以外,还有一个可能就是现有工作所带来的价值并不足够高,甚至还不够“给猪喂食”所增加的价值。当然,也从侧面体现了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缺失,由于进厂务工使得孩子的上学接送出现了问题――而在很多国家,本该是有校车接送的。

  那些已经外出务工的不愿意回到原籍工作就更加好理解了。在外工作多年,他们已经熟悉了外地的生活,而且大城市往往意味着更多的工作机会。更要命的一点是,中国社保的各地为政,使得那些在外地已经缴纳了养老保险的劳动者不敢随便移动――一旦移动,则存缴的时间和标准都会出现问题,也会影响将来退休后的待遇问题。基于此,那些已经在外务工的劳动者,就不会轻而易举转移工作地。

  正是以上这些因素,使得劳动力输出地也出现了用工荒。如果我们的分析得以成立,就会发现,之所以会有“用工荒”,究其根本并不是缺乏劳动力,而是由于过去三十年的劳动力太过充裕,使得现在的企业在对待劳动力的问题上太过挑剔,从而浪费了劳动力资源。在成熟经济体中,哪个国家会把45岁的劳动力弃之不用?而政府在公共服务上的乏善可陈―― 如社会保险政策的不完善、社会劳动再培训机构的缺乏,也加剧了劳动力的浪费现象。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外出务工 劳动力市场 技能培训 缺失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