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民生之本,珙县近两年以创建创业型城市为契机,解放思想,拓展工作理念,挖掘就业内涵,不断探索创业促就业的新模式,截至目前,全面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城镇新增就业5068人,完成任务的105.6%;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366人,完成任务的105.1%;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687人,完成任务的105.7%;城镇登记失业率3.5%,有效控制在4%以内;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2014人,完成任务的106%;培训农民工5415人,完成任务的111.65%;在岗培训1808人,完成任务的113%;品牌培训370人,完成任务的105.7%;创业培训300人,完成任务的136%。
一、健全创业领导机构,增进创业领导力。成立珙县创建创业型城市工作领导小组,以县长为组长,分管副县长为副组长,统筹指导全县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制定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定期研究解决创建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统筹协调和督促有关部门制定、落实创建工作任务,考核、评价创建工作开展及完成情况,形成政府促进创业的工作推动机制。
二、完善创业政策配套,增进创业推进力。健全和落实税收减免、小额担保贷款、资金补贴、场地安排等各项优惠政策,支持、鼓励和引导劳动者自主创业,着力解决创业者在市场准入、行政管理、融资渠道等方面遇到的突出问题,建立以大中专毕业生、失业人员和失地农民转移就业人员为重点扶持对象,面向城乡所有劳动者的创业扶持政策。清理和规范涉及创业的行政审批事项,简化立项、审批和办证手续,积极推动联合审批、一站式服务、限时办结和承诺服务,为劳动者创业开设“绿色通道”。
三、强化创业培训激励,增加创业转换率。将有创业愿望和培训需求的人员全部纳入创业培训范围,建立以县培训中心为龙头,社会培训机构为依托的面向全县各类劳动者的创业培训机制。同时加强创业培训机构建设,规范创业培训行为,增加创业培训内容,增强创业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以典型引路,充分发挥“龙茶花海”茶花种植基地、老寨土鸡、僰乡黑花生、玉龙黄金梨、红欢堂磕粉、金满斗野猪养殖、金鼎核桃等品牌专业合作组织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宣传创业典型,开启创业思维。
四、加大创业资金支持,增加创业可行性。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带动就业贡献率高的劳动密集型和社会服务型、信息服务型等创业基地和创业项目建设给予重点扶持。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整合资源、政府搭桥、市场运作、配套服务的原则创建了两个创业孵化基地以及一个创业孵化园区(僰乡特色产品一条街和孝儿失地农民创业一条街),对进驻的创业者放宽准入条件,符合条件的提供小额担保贷款,同时降低反担保门槛,适当放宽贷款发放范围,为创业人员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积极搭建自主创业平台。
五、优化创业配套服务,增加创业支持力。成立珙县创业指导服务中心,负责全县创业工作的综合管理、指导和服务;建立镇创业指导服务站,配齐配强创业服务工作人员,为城乡劳动者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创业服务,并将创业项目纳入信息发布体系,实施网络信息共享。同时,建立由创业成功人士、专家学者及政府相关部门业务骨干人员组成的创业指导专家自愿团,为创业人员提供政策咨询、项目推介、方案设计、风险评估、开业指导、融资服务、跟踪扶持等“一条龙”创业服务。
六、树立创业光荣理念,增加创业氛围度。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创办创业服务机构,推进创业服务社会化,鼓励建立创业者协会、创业者联谊会等创业者自律服务组织,培养创业者自我管理、自律服务的意识。同时,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广泛宣传创业扶持政策、创业帮扶先进事迹、创业成功典型的经验,形成全社会重视创业、支持创业的良好氛围。
七、创新就业服务新模式,增加服务能力。创新“一定四通” 就业服务新模式,一定目标责任促城乡就业,四通:民情直通及时掌握民需、服务直通实现便民利民、评价直通促进质量提高、问责直通完善奖惩机制,以先进的管理理念提升就业服务工作,畅通了党员群众办事和诉求渠道,实现群众办事更便捷,行政效能更提升,群众创业不再难。
截止到2011年10月,全县新增创业孵化基地3个,创业指导服务中心9个,累计发放小额担保贴息贷款2296万元,直接扶持创业人数840人,带动2662人实现就业。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10/2011-11-08/1263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