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就业务工

安徽:让农民在家门口“掘金”


  皖北大地上的泗县长沟镇,从来还没有像今天这样令人羡慕过。宽敞明亮的徽式民居鳞次栉比,造价几十万元的乡村别墅,很是气派。在镇政府西边,有个占地320亩的工业园区,如今已成为当地农民新的“掘金地”。四方涌来的打工农民,每天多达3000余人,人均月工资1500元。

  这情景如果出现在沿海发达地区,也许算不上什么,但出现在皖北农业大市宿州,就不能不令人刮目了。向当地人问起这一切,他们都热情地谈起了新型乡村工业。所谓新型乡村工业,就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创业农民为主体,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导,以社会化分工为特色的村庄边上的工业体系。它具有进入门槛低、经营体制活、吸纳农村劳动力多等特点。

  “农业大市发展新型乡村工业,是增强县域经济增长的内生原动力。”宿州市委书记李宏鸣说,中部地区发展新型乡村工业,是在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和农民工返乡创业潮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发达地区产业升级转移步伐加快,急需把资源加工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外转移,中西部农区生产力要素严重缺失,亟待承接转移、注入活力。而发展新型乡村工业,可以通过承接产业转移,带动生产力要素向欠发达地区流动,加快中西部农区发展步伐。

  2009年,宿州市出台了《关于新型乡村工业园试点工作的意见》,决定在全市实施新型乡村工业园建设“百千万”工程,即每“百亩园区”实现“千人就业”和年人均“万元收入”。两年时间过去了,如今宿州已经形成泗县服装鞋帽、灵璧特种养殖、埇桥区顺河板材、砀山水果加工、萧县面粉加工等20多个产业集群。

  泗县县委书记晏金星说:“新型乡村工业多以中低端产品为主,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为主。它既不同于一般城市工业,也不同于过去的乡镇企业。因为其投资主体,不是过去的乡镇政府,而是来自发达地区的民营企业,工人中绝大部分是从发达地区返乡的当地农民。”

  他说,从综合试点情况看,工业园不仅承接了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还成为返乡农民工创业的重要载体,成为中部地区农民就业、增加收入的新支点。

  尤娟,是众多返乡农民工的一员。今年28岁,初中毕业,长沟镇汴河村人。2009年因金融危机从浙江返乡,后来到园区锦龙服饰公司打工,月薪1500元。她丈夫在隔壁的厂子里开车。除务工收入外,家还有五亩承包地。她说:“虽然在家门口务工,绝对收入要比外出务工少,但我们在当地就业,既能料理农活,又能照顾家庭老人和孩子,还减少了路费开支,实际收入反而提高了。”

  宿州市经信委副主任祖均公说,从全市14个新型乡村工业园发展情况看,主要成效有:增加了农民就业,提高了农民收入。园区共吸纳当地农民16224人就近就业,人均年收入在1.6万元以上;加快了镇区经济发展,园区共实现年产值45.5亿元、利税2.28亿元;促进了“三化”进程。在长沟乡村工业园3000多员工中,三分之一的人在镇区居住,呈现工业化、城镇化齐头并进的趋势。下一步,随着农民工向城镇集聚,农村土地将更容易流转,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了规模经营的条件。

  “新型乡村工业的蓬勃发展,不是‘小打小闹’,它是顺应经济发展态势,积极探索与大胆实践的成果。”李宏鸣说,“我们必须切实转变观念,从战略高度对待新型乡村工业发展问题。”

  综观新型乡村工业的发展脉络,宿州和其他欠发达地区一样也遇到不少困难,让地方政府感到最棘手的是土地和资金。幸运的是,这些难题在实际操作中取得了一些突破,其方法是:在资金方面,设立乡村工业园投资公司,实现市场化运作;在土地方面,采取积极争取农转指标与盘活存量用地有效结合;从省级农民工返乡创业园中选取部分园区作为新型乡村工业园试点园区。

  推进新型乡村工业持续发展关键靠体制机制作保障。宿州市委市政府决定,到“十二五”末,将在全市推广建成100个左右新型乡村工业园,入驻企业3000家以上,解决30万名以上农民就业,实现产值150亿元。

  “发展乡村工业是推进农村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农村发展、实现农村和谐稳定的必然选择。”李宏鸣建议说:乡村工业的发展现在还处在自发阶段,需要从国家层面给予倡导、规范和扶持。比如制定和实施中西部地区乡村工业振兴计划,同时制定出台一系列有利于乡村工业发展的优惠政策。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土地 载体 面粉加工 缺失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