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就业务工

建立就业长效机制 努力扩大就业规模


  就业乃民生之本、安国之策。近年来,铜陵县高度重视就业和创业工作,实施积极的就业扶持政策,不断加大就业服务体系的建设力度,积极统筹城乡就业。2010年,全县新增城镇就业4293人,其中登记失业人员再就业1807人;实现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416人;劳务输出2605人,累计转移就业6253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全县就业呈现总体稳定、稳中有升的态势。

  然而,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不断攀升、农村现代化速度加快劳动力富余以及因城市建设发展失地农民工不断增多等诸多因素,我县就业工作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加之,就业形势的变化滞后于经济形势发展的变化,所以当前全县的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如何破解就业难题,则需要从制度体系、政策体系、工作体系等多方面深入着手,建立健全就业长效机制,进一步扩大就业规模,从而有效化解劳动就业问题对县域经济高速发展的压力、实现各类群体充分就业以及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建立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设立公益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将公共就业服务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创新人才服务体制机制,成立人才协会,发挥积极能动作用。在乡镇、园区、规模企业等设立人才服务信息员。稳定和加强公共就业服务队伍,为建立健全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提供保障力量。加快公共就业服务平台的建设步伐,发挥公共职介的功能优势,加大人力资源执法力度,整顿规范职业介绍市场。重点加快对社区(村)、乡镇基层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的建设,加强对空缺岗位信息和求职信息的收集与发布,逐步建立起劳动力供给网、需求网、培训网等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就业服务专业网络。对不同的求职者和用人单位、培训机构搭建平台,切实发挥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主导作用。     

  不断完善就业和创业扶持政策。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发挥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加大财政投入,加快建立政策扶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三位一体”工作机制,根据城乡创业者需求,从参加培训、开业指导到提供贷款扶持、落实税费减免、后续服务等环节上实现全方位一条龙服务。在对就业困难群体继续给予补贴性扶持的基础上,加大对创业性扶持的投入,尝试创建县级就业(创业)促进会,设立就业(创业)发展基金,为有创业愿望和能力的各类创业者给予职业发展的资金扶持。不断优化高校毕业生制度,扩大见习总量。鼓励各类实体优先吸纳见习高校毕业生。

  建立统筹城乡就业服务机制。发挥市场配置人力资源、促进就业的基础平台作用,在东部城区启动新的县级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开展示范人力资源市场和示范基层就业服务平台创建活动,优化办事流程,提供高效服务,积极开展失业登记、求职登记、职业介绍、就业指导、职业培训、小额贷款、政策咨询等一条龙的便捷高效就业服务。动态掌握辖区人力资源供求状况,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劳动者的就业登记和失业登记制度,及时搜集汇总辖区内就业、失业情况,做好动态登记信息的整理汇总工作。开展全县重点产业行业、重大项目企业用人需求情况调查,及时发布岗位用工信息,实现就业信息县、乡镇、社区(村)三级互通互联。  

  建立完善就业工作推进机制。要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制定促进就业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要按照民生工程的要求建立目标考核制度,县政府与各乡镇签订就业工作目标责任书,县人力资源局牵头,层层分解任务,严格抓好落实。同时,积极打造充分就业社区。政府视就业政策执行、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对有关单位进行奖惩。充分发挥积极就业政策对就业的导向和促进作用,完善各项积极的就业政策,重点落实好延长政策时间、扩大政策范围、拓展政策内容、提高政策标准,完善操作程序,妥善处理政策衔接等工作。切实加强就业工作督促检查,确保各项优惠政策落到实处。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建立健全 群体 劳务输出 总体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