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工荒”和“就业难”本是两种相悖的现象,但是近年不少地方出现了一道令人尴尬的风景:部分企业大叫遭遇“用工荒”,因招不到人叫苦不迭;而与此同时,却是部分求职者因找不到工作连呼“就业难”,“用工荒”和“就业难”竟然同时显现,令人困惑。近期,我们昌乐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组织对全县200多家大中小型企业进行问卷调查,并同时对县人力资源市场、民间劳动力市场及部分社会求职者进行走访,认真分析基于“用工荒”和“就业难”现象的问题和对策。
“荒”在哪家? “难”是何人?
从昌乐县2011年春季企业招聘和求职就业情况看,截止四月份,全县招工企业515家,提供岗位12428个。登记求职人员10525人,已经就业7312人,占69.5%。还有5100多个岗位虚位以待。而同时又有3200多名求职人员未能如愿找到工作。那么,到底哪些企业、哪些岗位难招到人而叫“荒”,而又是哪些人面对岗位在喊“就业难”?
从不同岗位的求聘对接情况看,招工企业提供的管理层人员、营销人员、办公室文员、会计、出纳、司机等岗位558个,不足岗位总数的4.5%。虽然这些岗位大多对学历、专业、职业技能、从业经历有要求,但仍然应聘者众,是人力资源市场的“热门”,这类岗位能轻松招足人数。而企业计划招的普工,工种主要包括机械加工、塑料、纺织、电子、食品加工等生产一线操作工,7100多个岗位有4400多人应聘上岗,占62%。保安、清洁工、锅炉工等类人员900多岗位,应聘上岗738人,占82%。对招工条件相对宽松、技术含量低、生产环境差、劳动强度较大及有一定危险性的岗位3800多个,有1600多人应聘上岗,占42%。
从不同企业的招工情况看,工作环境、条件相对好、工资待遇各类保险规范的较大规模企业106家,招工完成计划多在80%以上。一般中小企业267家完成招工计划一般在60%左右。环境差、有污染或风险的企业招工完成30~40%左右。
求职人员中,年龄35岁以内学历较高的年青一代6400多人,其中有2100多人未能找到如意的岗位,占此类求职人数的33%。文化知识偏低、无专业技能、年龄偏大的求职者4100多人,此类人员求职要求低,未就工者近1100人,占此类人员的27%。
“荒”“难”并存 各有隐衷
多年来一直存在的“就业难”并没有因企业遭遇“用工荒”而得到解决,而是矛盾的两面纠结在一起交织并存。调研分析,主要为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农业发展升级和城镇化发展,使农村劳动力转移外出者减少。随着“三农”政策日趋优厚和农业科技含量提高,农业产业规模效益提升,许多种养项目收入已不低于打工收入,部分农民不再离乡打工。城镇化使农村工业、服务业规模扩大,很多农民在当地就可以找到不错的工作,不用撇家舍业外地求职过“候鸟生活”。同时因为物价上涨造成城市生活成本增高,家庭幸福指数却低,而在家乡方便子女就学、照顾老人。比较权衡,他们更愿意选择在家乡就近务工。
农村转移劳动力向收入居高不低的建筑业等季节工倾斜,导致制造企业用工短缺。近年房地产业为农村劳动力提供了大量季节工岗位。火爆的房地产业所需的大量建筑工人,职业技能要求低或者可以不需要有专业技能,年青一代和高学历人群不愿问津,而居高不下的工薪对农村劳动力富有吸引力。目前普通瓦工日工资200元左右,其它工种日工资不低于150元,是当地企业工薪的两倍多。并且季节工时间要求相对宽松,可以抽时间照顾家庭和农忙时节打理农事。
自主创业人员不断增多。随着创业大潮涌动,相当一部分人倾向于通过自主创业改变现状。昌乐县城乡每年自主创业人员2000人以上。这些人不愿在受约束的企业里赚取工薪,更愿意在政府政策的推动、扶持下创一番事业,实现自身价值。同时,大规模扩展的房地产业在城市沿街及专业市场推出大量的经营空间,吸引一部分人跻身于个体经营行列。
企业过分追求效益的最大化,轻视农民工权益保障。从调查数据看,中小企业职工工资水平及社会保险覆盖率仍然偏低。一些企业只注重追求自身利益,精打细算,工资及福利待遇达不到求职者意愿。有一些企业技术、设备落后,产品利润空间小,招用职工薪酬及福利待遇缺乏竞争力。一些企业对招工时承诺的薪酬待遇实际落实不到位,造成已有员工的流失。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10/2011-08-31/1254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