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民生之本。成都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始终把扩大就业作为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培训作为高质量就业的前提,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2009年,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市启动并实施了“八大特别培训就业行动计划”, 当年培训结业22.74万人,其中,在校学生5.14万人,技能培训17.6万人,培训后就业率均达85%以上。2010年,我市在此基础上又制定实施了 “十大特别培训就业行动计划”,共培训城乡劳动者24.27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129.10%,开展创业培训及扶持创业7155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201.55%,组织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1500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100%,帮助17.46万名城乡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
走过2年历程,今年3月,我市再次启动系列培训就业特别行动计划,并将培训内容增加为12项,涵盖高校毕业生、建筑农民工、就业转失业人员、退役士兵(预备役人员)、残疾人员、网吧管理从业人员、旅游服务、家政服务、服务外包行业、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业职业技能、地震灾区等行业与人员。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市农委、市经信委、市建委、市民政局、市商务局、市旅游局、市文化局、市残联、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及四个地震重灾区人社局等多部门纷纷为其服务。
今年,特别培训行动计划预计共培训各类城乡劳动者共计20.33万人,培训合格率、就业率均达90%以上;实现创业带动就业12150人;建立10个创业培训示范基地;发放小额信用和小额担保贷款3000万元。
看到过去的成绩,展望未来的目标,这个极具成都特色的创新工作,必将推动我市就业培训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也势必对增强城乡劳动者就业素质和提升就业层次起到积极作用。
2009年,我市为配合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推出了8项特别培训就业行动计划,涉及农民工、高校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及家政服务、服务外包、旅游等行业从业人员。
2010年,为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就业优先战略和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的工作要求,培训就业行动计划将8项扩展为10项,把残疾人、退役士兵(预备役人员)两类重点人群纳入到培训就业行动计划的范畴中。
2011年,为进一步巩固提升我市“大就业”、“大培训”工作格局,推进全市创建充分就业城市工作,我市将特别培训就业计划的内容再次扩展增加为 12项,新增网吧管理从业人员、地震重灾区两项行动计划,同时继续对高校毕业生、城乡就业困难人员和灾区群众等重点人群大规模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
【人物故事】
15天免费培训 他当上了厨师长
2008年5月12日,一场特大地震突如其来。短短的2分多钟,都江堰市遭受重创所有企业停产、商铺歇业、景区关闭,除了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医院工作人员外,全市其余所有劳动力瞬间成为了失业人员。近3年的灾后重建,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但也对稳定就业、高质量就业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提升再就业人员的技能,不但为灾后恢复重建助推一臂之力,也为他们今后更好生活提供支撑,成为当时的奋斗目标之一。
一定要通过培训,提升他们的技能,最终实现稳定就业、素质就业。灾后3年来,全市共有73.36万名灾区群众接受了政府提供的免费培训,62.36万人实现再就业。
林朝波就是其中一员。
地震发生后,大批在外打工的都江堰市民回乡参与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其中有来自都江堰市胥家镇南殿村的林朝波。因家中贫寒,为减轻家中的负担,林朝波年仅16岁便远赴宁夏打工。地震发生后,他匆匆赶回家乡,自愿报名参加了镇政府组织的搭建板房志愿者队伍,积极开展生产自救和灾后重建。在安顿好家人后,林朝波准备重新寻找工作,可手上功夫“捉襟见肘”的他,不知道自己做什么才好。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看到都江堰市就业培训中心为促进灾后旅游业恢复而开展的厨师培训招生宣传单,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林朝波来到胥家镇劳动保障所报了名。为期15天的免费培训短暂但充实,从选材到刀工,从配料到火候,林朝波从头学起。聪明好学的林朝波在培训中提升很快,加上课余时间的勤学苦练,培训结束后不久,他就在都江堰市的一家餐厅找到了工作。2年多的时间,如今的他已经成为了这家餐厅的厨师长,月薪达到3500元左右。“这次免费技能培训,不光让我学到了一门有用的技能,更为自己今后的生活开辟了一条更宽广的道路。”林朝波说,比起他以前在外打工的生活,现在,他不但能照顾家人,还能存更多的钱。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10/2011-04-02/1241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