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向中西部回流已成趋势。推进农民工市民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方是破解“民工荒”长远之策
《新世纪》周刊 记者 张艳玲 周琼 特派台北记者 唐家婕
“家乡工作好,收入也不少”“年年往返、长途花钱还受累,留在重庆、节约路费不受罪!顾好家、看好娃,宜居重庆享安康!”
为了留住农民工在本地就业,“破五”之后,在重庆落户的英业达、富士康科技集团等公司,就打出各种煽情标语,到火车站和长途汽车站招工。
不独重庆,四川、湖北、湖南、河北、安徽、河南等以往的劳动力输出大省,劳动力转移输出的数量也正在减少。仅湖北,今年预计至少减少劳务输出100万。
与此同时,东部也通过“提高工资、待遇、过年发红包”等方式挽留农民工。正月初六,上海出动了近400辆大巴赶到安徽、河南、湖北等地接回农民工。
政府的角色也在发生微妙的变化。重庆、湖北、湖南、广东等地劳动部门纷纷召开“春风行动”招聘会,弥补企业用工的缺口。在中西部地区,帮企业招工成为一项政治任务,基层政府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招工指标,四处奔波。“与政府和企业的积极相比,农民工仍处于观望和比较状态,招工很难。”重庆市江津区双福新区管委会宣传科干部杨胜欢告诉本刊记者。
种种迹象表明,新一波“招工难”正在蔓延。与往年东南沿海地区的“用工荒”不同,今年中西部也普现用工紧张,加入到争抢农民工的行列中。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研认为,“民工荒”已成为全局性和长期性的现象。中国社科院学者都阳对本刊记者说:中西部也争抢农民工,表明在产业向内地转移过程中用工需求增加;由此带来的用工短缺,不仅是结构性的,也是普遍性的,未来短缺将进一步加剧。
全国普现“招工难”
“今年园区引进了全球最大的键盘商,需要岗位2500个,加上园区其他企业,总就业岗位在8000个左右。我们专门组织了招聘会,但只招到700多个工人。”重庆市江津区双福新区管委会宣传科干部杨胜欢很无奈地说。
由于富士康、英业达、广达等电子企业的落户,2011年重庆新增10万用工岗位;在劳动力大省河南,部分企业也面临招工难的“窘境”;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春节前的一份调查报告指出,在广东、浙江和福建的部分加工业集中的地区,用工短缺大概在10%左右,其中广东有近200万人的缺口。
“去年这个时候,95%的人都回工厂上班了。”广东省金进鞋业(东莞)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金阳告诉本刊记者,现在工厂里还很冷清,对比强烈。湖北省经济与信息化委员会的数据显示,截至2月13日,湖北省工业企业未开工率仍有11.2%,其中,纺织类企业未开工或设备运转率不高,主要原因为“招工难影响正常生产”。
“普工荒”仍是摆在企业面前的难题。富士康重庆分公司人力资源负责人刘芝波告诉本刊记者,今年富士康在重庆有4万个就业岗位,主要是一线普工。
在东莞,王金阳的鞋厂最缺的也是“有技术、会做一些花样的普工,而技术员和管理人员倒还基本能招到”。
农民工向中西部回流已成趋势。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监测中心负责人翟燕立告诉本刊记者,今年和往年相比,在用工趋势上没有大的变化,有效劳动力供给潜力仍在不断缩小;但全国企业的就业岗位增长了15%左右,中西部增长较大,增幅在25%。
河南省劳动厅劳务输出处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总量已达2363万人,新增105万人,其中省内新增劳动力120万人。该处处长吕志华告诉本刊记者,这说明新增劳动力都留在省内,原本流出的农民工也出现回流现象。
翟燕立认为,随着产业从东南沿海向内地转移,中西部就业岗位增加。尽管东部收入较西部地区仍高20%左右,但东部地区消费高,农民工在东部地区并没有分享到经济增长的成果。而在中西部地区农民工离家近,这些因素促使一些人选择留在家乡,最终中西部地区实现用工平衡。
他告诉本刊记者,中西部省份花大力气留的对象主要是青壮年,用工要求高于东部地区。西部地区“截留”农民工的情况在去年局部地区出现,今年成为普遍现象。中西部地区政府从最初跟东部地区合作、积极输送农民工,到现在“积极截留”,政府角色的转变体现了本地劳动力需求情况的变化。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10/2011-02-22/1236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