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就业务工

石家庄铁道大学:96%以上高就业率的背后


  多年来,石家庄铁道大学就业率连续保持在96%以上,即便是受金融危机影响的2009年和2010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依旧达到了96.5%,在这些就业的学生中,去国有企业的约占73.5%,去其他中小企业、学校、银行等企事业单位的约占22%,灵活就业的学生仅为4.5%。在去年召开的全国普通高校学生就业工作大会上,该校又一次荣获“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在众多高校面对学生就业纷纷喊“难”的时候,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仍旧保持在96%以上,足以说明一个学校的办学实力和成效。该校为何保持如此高的就业率?近日笔者走进了石家庄铁道大学。

  石家庄铁道大学创建于1950年,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工程大学,为当时全国重点高等院校。1984年转属铁道部,2000年划转为河北省,成为我省重点骨干大学。

  “高校办学要适应社会需求,学生思想教育要立足基层成才,要把学生就业工作列为‘一把手’工程。”该校党委书记、校长王岳森一语道破天机。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

  没有市场,再完美的产品也得压“箱底”,“怀才”不遇中叹“英雄”无用武之地。工厂产品如此,高校学生培养也是如此,社会需求就是人才培养的方向标和导航仪。

  在石家庄铁道大学2010届毕业生中,铁道信号方向有就业意向的毕业生已全部与用人单位签约,而且学生还有一定的选择空间。铁道信号方向是该校近几年新增的专业之一。2002年前后,一向紧俏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市场开始变得理性。面对这一前兆,结合高速铁路大发展这一国情,学校果断地做出调整,计算机专业增设铁道信号相关课程,结果毕业生被“高价”抢聘一空。不仅如此,当时很多其他专业仅仅是选修了铁道信号课程的学生,都成了用人单位的“红人”。但是学校并没有因此停止改革的脚步,而是通过走访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开展深入的调查。2004年,学校再次做出专业调整,将铁道信号方向划转到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名下,增加了电子知识的毕业生更是如虎添翼,供不应求。

  近10年来,结合社会发展需求这个大“晴雨表”,该校先后新增和调整专业方向30余个,构建了课内与课外教育相结合、主修专业与辅修专业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因材施教培养体系,该成果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2008年,面对当前新的就业形势,学校再次对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增加通识教育课程和实践教学课程,遴选出一批主专业课程进行重点资助建设。目前该校建有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程53门,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4 项。转制河北以来,荣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8项,军队和省部级科技成果奖90余项。

  围绕着社会需求进行教学改革的同时,学校不断密切与董事单位之间的关系。双方由最初的专业设置、专业方向调整、课程安排等拓展到科研合作、联合培养、人才培训等各个层面,董事单位也由最早的30多家发展为今天以铁路行业为核心的局级大型国有企业70多家。这些董事单位不仅成为学校办学的“智囊团”,也成为吸收毕业生的“大户”。

  为了缩减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距离,学校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先后推出了“3+1+1”、“3+1”、“2+2”等“订单式”培养模式。同时与“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会”和“詹天佑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合作,成立了“茅以升班”和“詹天佑班”。为了规避因受人才培养周期影响所产生的人才培养结构与社会市场人才需求之间的不协调问题,2008年,学校在材料类、电气信息类、交通运输类进行了按专业大类招生的试点改革。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相结合 连续 订单式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