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省发改委经济信息中心发布最新的经济形势分析认为,我省正在建设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未来时期承接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仍占有较大比重。产业转型,人口老龄化,再加上农民工的“更新换代”,“用工荒”为我省产业发展敲响警钟。
现状: 我省存在“结构性”缺工
省发改委经济信息中心分析认为,从全国各地的表现来看,“用工荒”主要体现在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如制衣、制鞋、纺织、传统的服务业等,但也涉及到现代服务业、电子电器等现代制造业、建筑业,以及电力、煤气和供水等公用事业。
作为全国主要劳动力输出地的河南、安徽等中部省份,也出现不同程度的产业工人短缺。分析认为,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我省未出现大规模的“用工荒”,仅是“结构性”的缺工现象。
展望: “用工荒”未来将是常态
近几年来,“用工荒”倒逼沿海地区将劳动密集型产业加速向中西部转移。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洼地”,我省正在建设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未来时期承接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仍占有较大比重。借鉴发达地区的经验,未来我省也将可能面临大规模的产业转移。产业转型,人口老龄化,再加上农民工的“更新换代”,“用工荒”为我省产业发展敲响了警钟。
首先,承接产业转移导致用工荒出现。沿海发达地区利用20多年时间承接国外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成功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产生了用工荒。省内合肥、芜湖等城市通过承接产业转移,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今年,合肥、芜湖也同样出现了缺工现象。
其次,人口红利将渐趋消失。如今作为全国劳务输出第一大省的河南,劳动力供应2013-2014年或将“见顶”,而我省也不例外。人口红利的渐趋消失,将造成各地越来越激烈的劳动力“争夺战”。
新生代农民工的生活和思维方式正在发生历史性转变也将影响到用工问题。
再加上物价上涨,特别是房价上涨将削弱生活成本低的优势。
应对:让外来务工人员享市民待遇
为避免出现大规模“用工荒”现象,省发改委经济信息中心分析认为,我省要从产业发展和人的发展两方面着手。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行业竞争力、扩大企业发展空间、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打造本地品牌,不断提高职工技能、优化生活环境、改善福利待遇、承认社会地位和劳动成果。
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逐步淘汰低端产业。我省要利用好合肥“全国唯一的科技创新型试点城市”这张王牌,借助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有利时机,加快自主创新建设,着力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品牌。
以域名为题,积极推进“新××人”市民化进程,把农民工与来本地工作的大学生、技术人员等一同视作“新××人”,纳入统一就业管理与服务范围,取消一切就业服务收费,与本地劳动力一样同工同酬,同等享受工资、福利、保险等,让外来务工人员享受与本地市民一样的待遇。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10/2010-05-11/1158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