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就业务工

两千农民工 六成90后


由于天气较热,部分男工撑起了遮阳伞。本报记者 祝勇 摄

  本报讯 昨日上午,惠东县与大亚湾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启动,该县1947名农民工集中赴大亚湾企业就业。惠州市委书记黄业斌到场欢送,并希望他们安心工作,掌握一技之长后争取创业,“我看好你们,相信你们中一定有批人今后能当老板。”

  据了解,这次输送的农民工是自惠东县和大亚湾区结对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以来,输送人员规模最大的一次。目前,惠东县已向大亚湾区企业输送工人2115人。惠东县劳动局副局长郑火明介绍,在这批农民工中,有60%属于90后,其中又有20%是独生子。记者在欢送现场发现,这批年轻务工者大多穿着时髦,有说有笑,十分开心。由于天气较热,还有部分男生在从广场走到大巴不到300米的途中撑起了遮阳伞。而在每辆约30人的大巴旁边,送行的家长只有极少数。“以前没打过工。但我也去过很多城市,这次出门不远,当然不要父母送了。”18岁的平海镇男孩阿明说。

  据悉,启动仪式后,还举行了大型专场招聘会,来自惠东县和大亚湾区的205家企业与惠东的农民工及应届技校、职校毕业生进行了现场招聘,经农民工与企业的现场选择和签约,956人达成了就业意向,565人成功应聘。

  心声

  本地就业“离家近、语言通”

  昨天下午4时许,林运国已在大亚湾的比亚迪公司安顿下来。“这个工厂很大,比我想象的好多了。这里离惠东就1个小时,回家方便,语言也相通。”他对新工厂甚为满意。

  多名90后称,之所以愿意到大亚湾工作,距离不远、语言相通也是他们看重的因素。

  “有点期待。因为刚毕业出来,想了解下进社会工作是什么样子,进企业就当是学习和锻炼。”年仅18岁、刚从惠东职业学校毕业的林敏说。

  招工背后

  励志故事激励他们迈出第一步

  惠东县劳动局副局长郑火明说,不少90后刚刚初中或高中毕业后,闲在家里吃父母老本,父母着急。

  除了做技能培训外,还要做大量思想工作。郑火明说,他反复向这些90后做励志动员,很多成功人士都是起步于做打工仔。而这样的故事,都至少讲三四个。“所以你们不要嫌弃这个起点低”。大多数90后因为第一次听到一些打工人物的传奇故事而最终决定打工。

  惠东县港口管委会临近香港,其中不少90后的父母都长期在香港工作。不少平海港口的90后也因此依赖父母汇钱生活,不愿找工作。“知道我们在组织他们打工,有6个小孩的家长专程回到家中,跟我们合作一起说服他们。”

  郑火明说,这些90后到新工厂后,若遇到生活或工作问题,可以向惠东派驻各大公司的劳动部门官员求助。“我们也要求,派过去的官员在做好其他劳务对接工作的同时,对这些90后的问题多关注、多解决。”

  欢送现场

  锣鼓+舞狮 鼓励+叮咛

  昨天上午,惠东县县城文化广场,一边是一字排开的55台挂着大红花、贴着“热烈欢迎惠东县农村劳动力赴大亚湾就业”的大巴,一边是锣鼓队,伴着咚咚锵锵的锣鼓声、欢腾跳跃的舞狮,1947名当地农村富余劳动力提着行李,满怀憧憬登上大巴。

  “我们送你们到大亚湾务工,就像是送适龄青年参军入伍一样,真为你们感到高兴!”黄业斌与来自平山街道的25岁务工青年林运国攀谈起来“你是去哪个企业?”

  “比亚迪。”

  “好啊!那是家大企业,你们现在的机会很好,要好好干。”

  “会的,书记。我是上有老,下有小,一定会好好工作。”

  听到这里,黄业斌打趣地说:“那等你学了一技之长、生活改善了,到时候要记得请我喝茶啊!”

  “算算经济、家庭、前途这三笔账,外出务工都是大有可为的。”黄业斌勉励在场务工人员,走上新岗位后,要安心工作,掌握一技之长,努力改善生活,做一个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的人。

  黄业斌还叮嘱带队的镇街干部,要把务工队伍带好管好,让他们尽快适应工作岗位。“一定要让我们的农村劳动力走得出,进得去,留得住。”

  黄业斌希望用工企业为农村务工人员创造必要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搞好岗前培训,让他们在企业开开心心工作,最大限度地提高本地员工的用工比例。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锻炼 技能培训 外出务工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