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就业务工

既要引导农民工有序外出务工 又要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


中国经济网北京9月27日讯(曹蓓) 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在26日举行的“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农业发展成就”新闻发布会上指,解决农民工的问题,解决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问题是一个长期的战役。一方面要引导农民工有序外出务工,同时,也要鼓励农民就近、就地就业,还要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

60年农业政策始终围绕“三农”问题展开

陈晓华指出,60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采取了许多政策措施来推动农业的发展。可以讲,政策的取向始终是围绕着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的落后面貌来展开的。当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政策的着力点有所不同。

在改革开放前的30年,主要是通过土地改革让农民“耕者有其田”,组织农民进行合作生产,尽快地恢复农业和改变农村的面貌。随后又进行了公社化的运动,在这个过程中,要求过急、变化过快、形式过于单一,束缚了农业生产的发展,让农民吃了苦头。当然,在这个时期也采取措施加大农业技术推广和应用的力度,特别是组织农民兴修水利和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很多工程设施至今仍在发挥作用。前30年政策取向不仅要推动农业的发展,也要通过农业的发展来积累工业化、城镇化的资金。所以,这个阶段农业对我们工业体系的形成做出了重大贡献。

接着,陈晓华谈到,改革开放率先从农村起步,农村的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改革开放后的30年首先是放开搞活农村经济,比如,国家给农民经营自主权,实行家庭承包,允许农民发展工副业,特别是乡镇企业,全面放开农产品市场,活跃农村经济等等。进入新世纪,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后,我们党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判断,就是目前已经进入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所以,整个农村政策的取向就是要推动城乡统筹。所以,才有了全面取消农业税,实行对农民的补贴,免费实行农村义务教育,推行新型的合作医疗和逐步建立农村的各种社会保障制度。现在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已经初步形成,可以讲,范围越来越广,标准越来越高,项目越来越多,方式越来越宽。

所以,在今后一个时期,随着国家财力的不断增长,会进一步健全农业投入的保障制度、价格支持政策,健全农业金融服务体系,强化农村公共服务,为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提供更好的制度保证。过去农民总结农业的变化有三句话,叫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今天和今后仍然如此。

采取措施解决农村劳动力结构性富裕

在谈到促进农民转移就业方面的问题时,陈晓华指出农民转移就业,特别是在城乡之间流动,是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社会现象,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形成的原因,一方面是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同时,也是由于这些年农业的发展解放了劳动力。我国农村劳动力现在外出务工的,包括到乡镇企业就业的,一共有2.25亿人。农民工的外出就业对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对加快现代农业的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陈晓华谈到,去年下半年金融危机以来,由于企业的开工不足、订单不足,使得大量的农民工提前返乡。对这个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做出了专门的部署和安排。现在随着国民经济的企稳回升,特别是一些企业订单的增加,农民工就业的情况有了一定的好转,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招工难的问题。从典型调查的情况来看,二季度末全国农村外出的劳动力比一季度末增长了2.6%。现在返乡的农民工大体上96%已经重新回城务工经商。

但是也要看到,农村青壮劳动力的大量外出,不仅对社会的管理带来了一些新的情况,而且对农村的经济运行也带来了许多新情况。就农村而言,青壮劳动力大量外出以后,一些地方出现了农业的兼业化、农村空心化和农民老龄化,对这个问题应该认真地研究解决。同时,已经进城务工的农民工,一些权利还没有得到很好的保障,一些政策在一些地方还没有得到落实。解决农民工的问题,解决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问题是一个长期的战役。总的是要采取积极的就业政策,也就是说,一方面要引导农民工有序外出务工,同时,也要鼓励农民就近、就地就业,还要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所以,要采取综合措施来解决好这个问题。对目前的一些地方招工难的问题,总量来看,农村劳动力是富余的,出现的主要是结构性的问题,所以,需要采取措施来认真研究解决。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粮食 外出务工 连续 早稻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