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就业务工

劳动力市场面临创新考验:短工时代或已来临


近来,沿海地区多个城市几乎同时爆出“用工荒”。浙江省人力资源市场7月的供求报告显示,企业总需求人数60.3万人,求职总人数35.4万人,用工缺口达25万人。深圳市早在4月起就从年初的岗位缺口转为用工缺口,当时用工缺口2.3万人,到6月用工缺口超过6万人。

  前一阵的“订单荒”还让很多人记忆犹新。外贸降温使众多沿海外向型企业订单数跌入谷底,一些企业只好减薪、裁员以求“过冬”。据中央有关部门统计数据,截至2008年年底,我国1.3亿外出就业农民工中,约有2000万人因经济不景气无法找到工作而返乡。这不禁让人诧异:“订单荒”怎么这么快就转为“用工荒”了?

  “用工荒”的直接促因是订单增多。对于很多“有订单就招人,没订单就停产”的中小企业来说,订单决定着用工数。订单回升让这些受到全球金融危机冲击的企业看到了希望,也让其中没有劳动力储备的企业措手不及。

  但今年外贸整体前景仍不乐观,订单增多也被普遍解读为“有限回暖”。海关总署9月11日发布的今年前8个月外贸进出口统计数字显示,尽管出口环比有所增长,但与去年同比仍然下降22.2%。广东省1~7月出口的圣诞用品更是比去年下降46.3%。

  与此同时,企业也陷入招不到人的尴尬境地。因为企业订单多为短期订单,不少打工者不敢贸然前往。更为重要的原因是,今天的打工者已不像早期的农民工那样“招之即来,挥之即去”了。

  一名返乡农民工这样表示:“少数老板的做法伤了许多人的心。这些人回家后,在一段时间内肯定不会再出来了。”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很多企业遇到困难,首先牺牲的是农民工的利益。据了解,去年广东省因工厂主欠薪逃匿引发的30人以上员工上访事件达333宗,同比增加81.0%。

  薪酬待遇低也是他们不愿回来的原因。如今深圳用工每月底薪约为1000元,东莞是880元,加上加班提成,每月不超过1600元。这种薪酬水平与中西部地区相比已无优势可言。伴随着近年来经济发展以及国家4万亿元投资计划的拉动,一些传统劳务输出地的就业机会增多,不少务工人员宁愿留在当地找活儿干,即使待遇低点儿,也不愿再外出谋生。

  还有人把这种转变称为“金融危机后遗症”:过去,农民工基本只考虑收入问题,但危机中的大裁员让他们意识到,工作的稳定更为重要。所以在选择新工作时,他们考虑的因素开始增多,比如公司性质、发展前景、劳动保障等。

  正如东莞一家电子企业的人力资源主管所说,现在并不是真无人可用,而是你的竞争力、吸引力不够,人家不来了。要想改变目前的“民工荒”,重新赢得打工者青睐,当务之急是企业经营者转变观念,不再短期利益至上,把打工者仅仅视作廉价劳动力,多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去考量企业的竞争力。

  事实上,一些企业已在尝试打破僵局。比如有企业改善了员工的住宿条件,增加了福利;还有企业开始给员工提供独立卫生间、免费早餐。不少专家提出,还应贯彻《劳动法》,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才是长久之计。

  但国际金融危机仍然让不少企业主心有余悸,“有限回暖”使他们不敢轻易增加用工成本,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订单尚不稳定,一年内的生产任务不平均,频繁减员和招工难以避免。为降低风险,企业更倾向于招收“短工”。问题是,即使企业靠“短工”过了今年这一关,如果不改变对农民工的传统观念和管理方式,企业将摆动在“订单荒”和“用工荒”之间,受制于人,被动应付,何谈企业的发展与进步。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德文曾表示,在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劳动力市场的管理是属地化管理。即劳动力在哪里打工,就是当地人口的一部分,其低保属于当地政府管理范畴。目前国内农民工尚未开始属地管理,在全球金融危机中,一旦被裁失去收入,缺少基本生活保障的他们,不得不回家或另寻就业机会。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一旦有大量的用工需要,当地没有足够人力资源储备,只能等待一段时间,才能招到足够的人手。而往往订单又不等人。

  从国际情况看,金融危机尚未见底,在外向型企业集中的地区,劳动力市场还将受不稳定的订单左右,就业的“短工时代”或已来临。如何应对这种新的劳动经济形势,摆脱“两荒”困境,恐怕是要企业、政府同时转变观念,研究创新“短工”管理模式,包括尝试外来工的属地化,给能工熟手以本地待遇,纳入低保等社会保障体系。在企业不得不裁员时,可以由当地政府给 “放假”时期的工人发放基本生活补助,对他们进行技能培训,或者提供过渡性住房,保障他们在无工可打时也愿留在当地。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劳动力市场 劳务输出 数据 技能培训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