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就业务工

创建“充分就业社区”让“就业梦”变成现实




  创建方式

  辛集:制定农村充分就业村标准


  一要有核心特色经济;二要从事非农产业或特色经济劳动力占总劳动力达到80%以上;三要富余劳动力转移人数达到90%以上;四要农村劳动力转移时间人均累计6个月以上;五要转移人员劳动力年工资性收入达到省社会平均工资的50%。

  裕华:开展“一帮一”、“一联一”活动

  “一帮一”即局领导干部每人帮助一名“零就业家庭”成员实现再就业。“一联一”即辖区内每个社区联系一家从工作岗位、工资待遇等方面适合本社区失业人员就业的企业作为长期联系单位,来帮助“零就业家庭”人员就业。

  赞皇:发展社区小企业

  通过社区内个体私营经济或自办企业,安排农村劳动力和下岗失业人员进行生产自救或临时就业。由于这些小企业,既不需过高的技术,又不受场地限制,对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和下岗失业人员临时就业发挥了大作用。阳泽乡青枣加工蜜枣项目,在青枣采摘季节吸纳就业人员达到3万多人;嶂石岩乡、黄北坪乡的农家宾馆,使近千个农户得到稳定的经济收入。

  行唐:与国际劳工项目对接

  上世纪90年代,行唐县就被国家劳动部确定为中国农村就业促进项目首批试点县。最初在部分乡镇(村)实施,之后与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对接,在全县全面推广,建立了符合行唐农村经济发展的经营模式,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新亮点。目前行唐县在农村就业项目实施中采取了以下几种经营模式:家庭经营模式,联户经营模式,培训+创业模式,公司+农户模式和联合社(协会)模式。

  深泽:发挥典型力量

  在全县范围内树立“再就业之星”、“创业小明星”、“巾帼创业女杰”等典型,通过典型的力量,以创业带动就业。将深泽下岗职工邱淑坤的创业事迹编成剧本,搬上舞台,以感召人们创业。

  栾城:建立返乡农民工监测预警机制

  深入企业、村组和农户家中进行返乡农民工调查摸底,掌握返乡农民工数量、年龄、务工区域和务工企业裁员、停产、歇业及倒闭动向。建立月报制度,对返乡农民工就业动态监测,及时采取应对措施,确保就业稳定。

  高邑:建立“天”“地”“内”“外”信息网

  “天网”即在每个行政村设立工作站,利用无线广播的形式,发布招工、培训等信息。“地网”即利用基层劳动保障事务所(站),开展劳动信息传递工作。“内网”即建立县内企业动态用工数据库。“外网”即与外地企业建立长期信息互通渠道。

  就业安置

  桥西:将招聘会办到社区

  为满足辖区内困难家庭人员既能就业、又能照顾家务这一特殊要求,桥西区陆续在社区举办了招聘会。这种“芝麻招聘会”的最大特点,一是门槛低,没有文化、年龄等限制;其次是低技能,提供的岗位多数是服务员、保洁工等;三是容易学,有的工种虽然有技能要求,但学习难度不大,如部分低技能操作工等。

  新华:举办专场招聘会

  一是针对“三年大变样”,为拆迁失业人员和就业困难人员举办专场招聘会;二是针对辖区大中专院校多、各类毕业生多的实际情况,延伸招聘服务,实现招聘前移,到大中专院校举办现场招聘会。

  高新:设立周六招聘日

  高新区地处城乡结合部,求职人员各异。为满足种类求职者需要,区人才市场将每周六设定为固定招聘日,并由专家提供专业的就业指导服务,前50名求职者还将得到免费的人才测评。

  元氏:采取四种安置方式

  一是服务型安置:主要适用于有技术但缺乏资金的人群,发展便民、利民服务为主要形式的社区服务行业,安置一些技术型人员。二是自救型安置:主要适用于大龄困难人员、不方便外出就业的人员在社区内实现居家就业。三是培训型安置:主要适用于一些缺乏技能的人员,通过提供各种比较实用的职业技能培训,拓宽就业渠道实现再就业。四是开发型安置:主要适用于一些大龄就业困难人员,如巡逻员、绿化员、居家养老服务员等就业岗位。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技能培训 高新区 青枣 茶叶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