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就业务工

加快建设农民职业教育体系




  通过开办各类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的素质和劳动技能,是推动农村改革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举措。在各类农村教育中,农民职业教育在把大量农村劳动力迅速培养成适应现代化生产需要的实用型技术人才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在我国农村劳动力数量众多、素质较低的现实情况下,加快建设农民职业教育体系势在必行。

  确立提升农民综合素质的教育目标。按照培训方式划分,农民职业教育可分为农业从业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两大类。无论哪类培训,都应以提升农民综合素质为基本目标。以往在对农民进行技能培训时,往往只注重提高农民的劳动技能,而忽视了对其文化素质、职业道德素质以及法律意识等方面的培养,这不利于农民综合素质的提高。应当看到,综合素质影响的是学习、实践和创新能力。农民综合素质不高,不仅会制约个人的发展,也会制约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和转化,不利于加快农村改革发展进程。因此,农民职业教育应加强对农民综合素质的培养,使他们不仅学会一两门技能,而且具有提高自身、改变命运、创造幸福的意识和能力。

  构建农民职业教育的框架体系。我国原有的农民职业教育建立在计划经济体制和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的基础上,无论目标追求、结构布局还是教学模式等,都不适应当今时代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要求。在新的形势下,应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和各区域产业结构状况,构建一个政府主导、全社会参与,能够推动农民有效就业,包括目标体系、结构体系、教学体系、管理体系、支撑体系和评估体系等方面内容的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并促使其内部组织机制、投融资机制、管理机制、激励机制高效运行。

  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在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同时,通过城镇化和工业化将一部分农村人口转变为城镇人口,并将留在农业领域的人口转变为新型农民,是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出路。农民职业教育在农民社会角色转换中担负着重要职责。要使农民职业教育履行好这一职责,必须依靠政府加强观念引导、加大财政投入、健全政策供给,积极探索制度改革与创新的突破口,为农民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良好环境。具体而言,制度改革与创新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形成以政府投资办学为主体、各种办学形式共同发展的新格局;二是提高农民职业教育产业化水平,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大力培育中介服务机构,为农民提供教育培训和服务;三是依据不同区域的产业结构及本地劳动力的主要流向,有侧重点地开展农民职业培训。

  加强农民职业教育的保障体系建设。农民职业教育保障体系包括政策法规、管理体制、办学机制和资金投入保障四个部分。在政策法规方面,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专门针对农民职业教育的法律,应该随着实践的发展,加大立法力度。在管理体制方面,可以实施农民职业教育档案管理和农村劳动力职业资格管理,建立起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农民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在办学机制方面,建立灵活的办学机制,严格职业教育机构准入制度,鼓励社会力量办学。在资金投入保障方面,加大财政投入,建立农民职业教育财政投入长效机制;增加农民职业教育供给主体,形成多元化协调发展的供给体系;加强培训经费管理,对劳动力转移培训补贴与农业技术培训补贴进行综合平衡,对能够产生实效特别是社会紧缺专业(工种)的培训加大补贴力度。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转化 技能培训 产业化 农业现代化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