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就业务工

为农民工定位成今后农村改革重点


        本报记者 王少杰报道

        30年前,中国的改革开放从农村起步,成为中国人历史上成功的一次现代化转型。30年后,执政党再次聚焦农村,期冀带动新一轮发展。当中央重新把改革的焦点聚焦在农村时,决策者们并不是回到原点,而是要在新的基础上寻找走向未来的新动力。

        然而接下来的30年,中国农村改革之路应朝着哪个方向稳步迈进?又将如何确保中国农村经济平稳增长?国内一些专家和学者给出了他们的一些分析和建议。

        3月1日,“三农”问题专家、中国农村改革发展论坛组委会秘书长张宇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说,农村问题的解决,最后受益的将不仅仅是农民。就目前全球金融危机中,中国农村所暴露出的一些问题,实际上不是短期问题,也不是短期宏观经济政策所能解决的。让广大农民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路子,必将成为繁荣农村经济的宽广之路。审视今后的30年,只有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才是壮大我国农村经济的重要基础。

        张宇认为,要想实现农业的产业化和现代化,就必须吸引大批高素质民投入到农业,因为只有高素质的民才能建设村。所以,培育和造就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增强农民自我发展的能力既是村建设的目标,也是推进农村经济稳步发展的根本。因此,离开农民素质的提高,一切急功近利的做法都将使村建设成为空中楼阁。只有培育更多新型农民投入到农业生产之中,农业生产力才能有望得到提高,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才有可能实现。

        不过,也有专家表示,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市场则是后30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引擎。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华生认为,中国渐进市场化和私有化的改革也进入了深水区,下一步每走一步都是利益的调整。为实现对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最重要的改革就是要解决农民工的城市化问题,因为农民工市民化必将成为中国内需最大的来源,这样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农民工返乡是机会,也是挑战。农民返乡再就业和创业,对于农民、企业和国家来说都是难得的机会。这些外出的农民工,经过历年磨练,长了见识,增了本领,这是宝贵的财富,回到农村可以得到发挥和释放,肯定在创业方面更有积极性,在就业方面更有竞争力。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产业化 农业现代化 华生 农业生产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