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在市场引导和政府扶持的两轮驱动下,一场冲破千百年传统的养猪模式,以规模化养猪催生生猪产业的变革,正在以黔江为代表的重庆农村悄然兴起。
调查发现,这场畜牧产业化开局总体良好,各界投资热情高涨,规模化养殖纷纷上马,预计生猪存栏将有望大幅上升,生猪市场供应不久将有望恢复平衡。黔江生猪产业,正经历一场脱胎换骨的“涅槃”!
“养猪理念”突变
在市场上经历了沧桑沉浮、曾经饱受亏损之苦的一些农村养猪大户,在当前惠农政策和市场利好的刺激下,正在转变观念,实施养殖方式变革——发展中、大型专业化养猪场。
黔江区舟白镇田家丫村的养殖大户李茂华就是其中一个。他的猪场建在一座山头上,名为黔江区老麻无公害生猪养殖场。“创造品牌是老麻的追求,壮大产业是老麻的目标”巨幅标语赫然在目。据悉,该场已投入近百万元,实行发展种猪到生猪养殖“自繁自养”的一体化特色养殖之路。
“养猪是一项周期比较长的活,一般都在8个月左右,前期工作都是往里掏钱。随着物价上涨,养猪成本不同程度增加,如果资金少,就可能周转不过来了。现在我已贷了30万元,下一步准备再贷30万元,用于场地扩建。”李茂华介绍说。
时下,对于以生猪为代表的畜牧产业而言,最大的风险是市场风险和疫病风险,两大风险具有强大的破坏力。传统的以户为单位的散户养殖模式,无法解决排污、环保等难题。
“就拿给猪打针来说,散户不可能为几头猪去花大价钱买药,基层政府也不可能为千家万户的每头猪打那么多次针。散户养猪,不死亡、不发病纯属侥幸。说实在的,养猪不实行规模化,靠散养想挣钱,我感觉有点不靠谱儿。”李茂华说。
黔江区经委副主任陈泽志说:“目前,农民外出务工和农村劳动力逐渐减少,农民向城镇和城市转移,散户养猪减少已成为农村大趋势。农民务工挣钱、规模养殖场为社会提供生猪商品,正在黔江农村形成新的生产力格局。”
“雨润”牵手“猪倌”
记者调查发现:与传统的以户为中心的千家万户养猪模式不同,养猪产业出现了一个新的动向,即具备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上市公司,也开始进军生猪产业,一批布局合理的规模化、超大规模的养猪场,正在黔江纷纷上马。
2007年3月,黔江区与江苏雨润集团正式签订《雨润集团生猪屠宰项目入驻协议书》和《黔江生猪养殖场项目协议书》。据了解,该项目预计年屠宰加工生猪200万头,可实现年销售收入近20亿元,促进农民增收1.5亿元以上,带动周边10万农户致富奔小康。
重庆为响应国家相关发展和扶持生猪产业的政策,对符合条件的种猪场引入原良种猪给予一次性补助5000元/头,对引入祖代良种猪的农户给予一次性补助500元/头。此外,还对符合标准化规模养殖条件的年出栏300头以上的生猪养殖场(户)基础设施和粪污治理实施补贴。补贴金额10万元至80万元/个不等。各区县还有另外的补助。
记者发现,目前在黔江包括农村在内的社会各界投资养猪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黔江区经济委员会主任曾益成说:“截至目前,黔江区基本建成年出栏10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户)5048个,其中100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144个,启动建设万头以上养猪场3个。2007年出栏生猪60.8万头,2008年全区出栏商品生猪预计达100万头。”
记者采访发现,黔江区为实现以现代小区养殖方式突破性发展生猪产业,“动作”着实不小。该区强力实施“11661”工程,着力构建“五大”体系,按照“产业化运作、现代化养殖、工业化管理、一体化经营”的模式,集中力量建设基地、培育龙头、延长生猪产业链。
“猪业”雄起在实干
“规模化养猪,事关全国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和食品安全。生猪产业要实现突破性发展,关键在实干。”黔江区区委书记洪天云说。
黔江长和种猪养殖场经理李作武对记者说:“之所以我们来黔江租地养猪,就是看中这里政策好,补贴机制很完善。我始终感觉,政府扶持虽很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自己要自强。”
据了解,当地政府在生猪产业上给予的政策扶持着实着墨不少。比如加大信贷扶持力度,建立生猪政策扶持机制、发展风险金制度、推进机制等,都有不同程度上的优惠,在加上市级的政策补贴,对于养殖户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补贴,极大调动了养殖户的积极性。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10/2008-05-30/1103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