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就业务工

南康农民免费学种果树



农民学院的老师们对学员进行果园实地培训 邱运平 记者  李国生 摄

        “不用花一分钱,还给生活补贴,就能学到技术找到工作,这样的好事哪儿也不多见啊,我们南康农民真是有福气!”1月4日,前来参加南康市农民学院新年第一期培训的浮石乡农民韩建东乐呵呵地对记者说。

        本期培训,吸引了该市21个乡镇(街道)的229位农民报名参加了电氧焊工、计算机等7个工种的培训。从今年起,南康市每年将有6万名以上农民在农民学院得到免费的技术技能培训和就业推荐等“一站式服务”。据了解,在县(市)一级成立如此大规模集中对农民进行培训的专门机构,属省内首创。

        整合:资源化零为整

        在首期培训班开学典礼上,记者注意到,南康21个部门的负责人、各乡镇(街道)的领导整齐“亮相”。学院有关负责人介绍,这是资源整合的结果,标志着农民培训工作站到一个新的起点。

        南康市充分依托上级涉农培训工程,近年来每年举办各类培训班1000余期,培训人员4万余名,转移农村劳动力2万余人,这样的数目在全省县(市)中是较大的。但与当地35万余农村劳动力的庞大基数相比,培训率却仍然很低。在深入调研中,南康市发现,原先的培训,众多部门“各自为政”,培训项目“单打独斗”,社会力量办训条件有限,造成了培训效果的弱化。

        “党的十七大精神要求我们着力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这也是地方产业发展的需要,更是千千万万农民的心声。因此,必须进一步创新思路和举措,才能适应新形势下农民培训的要求。”南康市委书记胡加龙告诉记者。

    2007年10月底,南康市打出“整合牌”,创设农民学院。它以国家重点职业中专——南康市职业中专为主体,并将各类涉农培训“民生工程”的项目资源,及部门培训资源、职业教育资源和各类社会资源有机整合到一起。南康市党政主要领导任名誉院长,分管农业领导任院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任分院院长,建立起覆盖市、乡镇(街道、工业园区)、村(社区、企业)的三级培训网络体系,形成全市农民培训“一盘棋”格局。

        南康市农民学院副院长张华源认为,成立农民学院,实现了从“各自为政”到“一个窗口对外宣传、一个平台培训练兵、一站式推荐就业”的转变,培训的合力和效果都将实现乘式提升。

        设置:出口决定入口

        “学院开设的专业很多,有家具、服装、电子,还有果树栽培、生猪养殖等,想进附近厂子务工的可以去学,想回到农村创业的也可以去学。”来自南康市隆木乡福田村的学员张群英对农民学院的专业设置感到满意,对培训后的出路充满信心。

        培训的关键在实用。南康的矿产品、家具、服装等主导产业发展迅猛,需要大量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人才来支撑。特别是大批落户当地工业园区的企业,普遍存在技工荒问题,迫切需要通过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就近转移予以解决。南康农民学院以“出口决定入口”为指导,在专业设置上瞄准两个方向:农民的愿望及市场的需求,让农民愿意学、学得会、用得上。

        在学院招生简章上,记者看到,服装缝纫基本知识,服装平缝机操作技能,板式家具镂机、刨机、打孔机、打模机等机械操作以及物流管理等培训工种,都具有浓厚的地方产业特色。农民学院常务副院长陈祥生介绍,在职业中专原来19个培训工种基础上,根据农民的愿望和市场的需求,农民学院新设了包括市场营销,家具披灰、贴纸、油漆技能以及矿产品加工等10个培训工种。目的就是为了满足农民家门口就业的愿望, 满足工业园区企业用工需求,壮大当地的主导产业。

     为帮助农民就业,农民学院还建立培训对象、工业园区企业用工需求和培训机构管理三个台账,全面掌握需求与供应信息,做到培训前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实行订单培训、定向培训和创业培训等灵活的培训形式。签订好两个合同,即农民学院与本地工业园区企业和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合同,本地工业园区企业和用人单位与培训学员签订用工合同。同时,与市内外企业、用人单位定期举办就业供需见面会、就业招聘会,为学员提供就业推荐服务。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技能培训 农民培训 浮石 果树栽培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