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机械 > 技术应用

多管齐下不让农机“趴窝”


5.政府扶持力度不够。农机维修市场目前还处于分散化、简单化的初级阶段。目前,农机维修点多数以个体经营为主,个体维修网点规模小,大多数是只能承担换件维修和一般保养。能够承担大型拖拉机、内燃机、联合收获机械和作业机械恢复性修理的维修点很少,还没形成专业化、分工协作的农机维修服务体系,难以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农机维修市场在经济效益、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上都远落后于农机销售市场和农机作业市场的发展。由于没有相关政策的扶持、引导,缺少资金和技术支持,发展空间受到限制,难以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维修合作服务组织和区域性维修中心。

6.对农机维修企业管理能力不强。临渭区农机维修管理工作主要由区农机局监理站负责,目前专职管理人员只有2人,难以保证农机维修点的日常管理。同时,与管理配套的办公设施不到位,物力、财力等的欠缺也牵制着农机维修管理工作开展,由于工作经费不足,也无法对维修人员进行定期上岗培训和新机具维修培训,合格证换发工作也进展迟缓,尽管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但由于网点分散在乡、镇农村,主动办证的少,存在无证经营、使用过期农机维修技术合格证现象、超范围经营现象。近年来,农业部出台了一些农机维修方面的规章、标准,基层也加大了对农机维修企业的管理工作,对一些符合相应维修能力的农机维修点和维修人员颁发了资格证书,但农机维修企业对这些证书并不买账觉得可有可无,往往是管理部门一厢情愿的颁发,有的三级维修企业也不申请营业执照,常年处于无照经营状态,作为管理部门觉得有力使不上,无法管理。出现这种情况主要还是多头管理的造成的,工商、税务都能管,但都又不管,单靠农机部门很难做到正规管理,联合执法管理又很难协调。

五、建议与对策

1.加大培训力度。借助国家“阳光培训”等惠民工程,认真搞好农机维修行业从业人员的技术培训和管理工作。对农机修理工培训做到规范教材、规范培训、规范考试,设立相对固定的培训基地,定期开办培训班,采取理论授课与指导实际相结合教学,经常向网点、农机大户提供农机维修、保养方面的技术资料,普及新技术、新知识、提高维修工的技术素质,提高农机操作使用人员的自修水平和机具保养水平。

2.建设区域性大型农机维修中心。近年来,大型、高效农机维修难的问题日益突出,在农机密集区建设区域性大型农机维修中心,提升综合服务能力与水平,并建议生产厂家联合当地政府、维修网点建立专业性比较强、配件齐全、区域布局合理的维修服务中心,解决维修服务不及时的问题。逐步推进与规范农机生产厂家与维修网点的定点维修机制。推进农机维修企业向二级以上综合维修点发展,向专业技术含量高、专业性强的方向发展,向农机4S店方向发展,形成产、销、修结合服务一体化。

3.加大政府政策扶持力度。当前与种粮补贴、购机补贴以及对农机合作社补贴力度不断加大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对农机维修机构没有经济上的扶持。要重点扶持一批农机维修机构,以合理的网络覆盖为出发点,以各种证照齐全、管理规范的各级维修企业为重点,进行必要的资金、设备、技术支持,使其为所在地区农机用户提供高效、优质服务。建议省级政府出台农机维修网点补贴的优惠政策,用来补贴购置维修设备、工具及仪器等。地方政府出台相关的优惠和减免政策,出台农机维修行业扶持发展政策。在税收上减免,在经济上扶持,提供设备贷款优惠政策,鼓励高标准、高技术、规范的网点的建设、提高维修技术水平。对管理规范,服务优质,好评率较高的维修单位,进行奖励,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服务热情,以点带面提升服务质量。

4.完善相应技术检测手段,强化执法监督能力。近几年来,农机管理部门已经加强对农业机械维修者的从业资格、维修人员资格管理,而且效果显著。但在执法监管方面仍然存在执法难、技术监管手段缺失,不能进一步的对维修质量、维修设备和检测仪器技术状态有效监控,因此建议给管理部门配备相应的农机维修检测仪器,一旦发生维修质量投诉、纠纷,管理部门有能力予以检测认定,维护农机维修市场秩序。

5.明确管理责任。确定农机管理部门在农机维修行业管理中的主导地位,相关部门行使职能应配合服务于农机主管部门的产业发展政策。农机质量监管部门工作人员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为企业办理农机维修技术合格证要深入现场,依据农业机械维修业开业技术条件严格审验,全面加强对从业人员的技术培训,全面实现持证上岗,明确要求企业建立健全维修记录档案,实现农机维修企业健康发展。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农业机械 农业生产 农机具 农机配件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