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机械 > 技术应用

因地制宜 特色显著 农机推广显露新气象


张桃英 杨成志

10月29日至30日,来京参加“2007年全国农机推广站站长会议”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农机推广站站长进行了分组讨论。与会代表发言踊跃,结合本地区农机化的形势,总结过去一年的工作经验,讨论下一步农机推广的重点。

各地所取得的成绩令与会领导和专家深感振奋,其中北京市和安徽省的汇报发言更是得到了大家的一致称赞。细读两地的汇报材料,记者发现这不是偶然现象,其中反映了农机推广工作的一些新趋势和新动向。

 

北京市:植保作业是切入点

近两年,北京市一直以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在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北京市农机推广部门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一根本目标,不断进行种植结构调整,实现了从单一粮食生产向粮、经、饲作物种植的转变。其中,以植保作业为切入点,提高林果生产的机械化水平,成绩尤其引人注目。

京郊林果生产不仅是农民增收的途径,也是涵养水源、保护生态的重要手段。与粮食种植机械化相比,京郊林果生产的机械化水平相对较低。在前期调研基础上,北京市农机推广站决定从应用量大、技术比较成熟的植保机械化作业入手,逐步解决林果生产机械化难题。

在林果生产中,喷洒农药是一个必不可少的作业环节。京郊果农应用的喷药机普遍存在效率低、安全性差、浪费药液、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市农机推广站经过多个机型的试验比较,选择了具有自动卸压功能的喷药泵、耐压高的管线和雾化效果好的喷枪组成新型果园喷药设备,并采用科技入户的方式进行推广。2006年在平谷区推广了1000多台,取得了良好效果,可节省打药时间20.2%,节省燃油45.1%,节省农药31.6%,每年可为果农节省植保投资41.8万元。

使用果园树下开沟施肥机作业比人工挖沟每亩可节省费用15.4元,降低费用41%,作业效率提高10倍。

 

点评

在本次站长会议上,农业部副部长张宝文曾即席专门就我国植保机械的发展和植保技术的推广情况作了一番阐述,可见部领导对这一问题的关切程度。

多年来,我国植保机械化推广工作始终没有取得大的突破,植保机械的技术含量普遍不高,很多技术环节还处于落后水平。此外,受农民素质等影响,目前只有30%农民知道如何正确使用农药,农药利用率也只有30%。导致农药流失到土壤当中,造成环境污染;农产品农药残留过高,直接影响我国农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张宝文表示,今后植保机械要逐渐向三个方向转变:一是由小型向大中型发展,二要大力发展高效、低污染、自动控制、喷杆喷雾、航空喷雾、防飘技术、自动对靶等植保技术。三是大力推广机电一体化应用。

在这方面,北京市率先垂范,且成绩斐然,值得各地尤其是林果业种植地区借鉴。

 

安徽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机

2007年,安徽省农机推广系统紧紧围绕省政府提出的“农机富民工程”这一主题,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积极服务于新农村建设。

通过调研,安徽省农机推广站认为,农产品干燥机械化技术在该省有较好的推广前景,将是今后几年全省农机技术推广的新亮点,及时调整推广思路,积极加以引导,把农产品干燥机械化技术推广作为拉动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之一。据对安徽省枞阳县陈瑶湖镇干燥机械化的调查,粮食产业化经营每年为全镇农民带来七、八千万元的利润,仅此一项,人均增收达1500余元,推动了全镇新农村建设,促进了各项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

一年来,山区农机推广部门利用当地自然条件和生物资源多样性特点,重点开发推广农副山特产品生产加工机械化技术,促进农民增收。在名优茶加工机械化突破的基础上,已成功开发推广了板粟剥苞机、新型刮麻机、菊花烘干机、有机茶生产机械化技术、山核桃植保机械化技术、蚕茧烘干技术、利用废桑枝种植食用菌技术等等。这些新技术、新机具开发推广,促进了山区农机化发展和农民的增收。

 

点评

“在当前以及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的农机技术推广工作一定要选准方向,抓住重点,因地制宜,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农机化发展道路。”在会上,张宝文对“因地制宜”四个字的突出强调可谓发人深省。

什么是有中国特色的农机化发展路子?那就是符合国情的、符合本地实际情况的农机化发展道路。张宝文指出,不论是开展能力建设,还是开展“产学研推”,都必须因地制宜。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植保机械 新农村建设 农民增收 喷雾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