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机械 > 技术应用

创新中求发展 陕西保护性耕作成绩斐然


夏 明

日前召开的中加保护性耕作论坛上,陕西省代表的发言及向参会代表发放的材料引起了众多专家的关注和讨论。纵览专家们的意见,陕西省在执行该项目过程中所采取的一些具有创新意义的作法及所取得的成效,成为其中最为闪亮的一点,取得了“核心示范有效果、面上辐射有影响、技术创新有突破”的斐然成绩。

技术创新有特色

试验-示范-推广是农机新技术推广最为基本的步骤和最为有效的方法。据陕西省农机局副局长王爱军介绍,从2002年承担农业部保护性耕作项目以来,陕西省农机局始终要求各项目县必须做好技术试验工作。要求两个实施县成立技术实施小组,编写试验方案,建立试验田块,设计对比试验小区,按照《保护性耕作技术规范》,选择适合当地实际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开展田间对比试验。通过试验不断探索、总结和完善适合各地耕作习惯、水土条件、作物种类的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和机具体系,在技术上要大胆创新,走出有自己特色的保护性耕作发展之路。

合阳县3年来对一年一熟冬小麦、一年一熟春玉米、一年两熟冬小麦、夏玉米以及两年三熟春玉米、夏玉米等4种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分别与传统耕作进行了田间对比试验。特别是在该县坊镇半灌区进行的保护性耕作试验,使当地的耕作习惯和耕作制度从根本上发生了改变。当地传统的耕作习惯是一年种植一季冬小麦或者春玉米。在实施保护性耕作项目过程中,由于取消了铧式犁翻耕作业,小麦收获后土地休闲期较长,加之渭北地区在项目实施几年中雨水多,气温适宜,田间杂草生长比较旺盛,进行多次化学防除既增加作业工序又增加作业成本。针对这一实际问题,合阳县农机局邀请了有关专家,经研究论证,大胆尝试,改变传统一年一熟为两年三熟,即在冬小麦收获后,增种一茬夏玉米。既解决了田间杂草的防除问题,又增加了一季收成,既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又增加了粮食总产量和农民收入,深受当地群众的欢迎。

通过广泛开发田间试验,为陕西省长城沿线风沙区和渭北旱塬区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和机具体系的不断创新完善和发展成熟提供了科学可靠的技术依据,也为保护性耕作的大面积推广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机具创新有成果

据陕西省农机局副局长惠立峰介绍,在已公布的《2006-2008国家支持推广的农业机械产品目录》中,保护性耕作使用的小麦、玉米免耕播种机、深松机生产企业8家,陕西省的企业有3家,占到37.5%;公布的产品共有45个,陕西省的产品有27个,占到60%。实施保护性耕作国家项目的过程,也是陕西省不断加强机具研制及创新的过程。

与此同时,陕西省农机局积极组织保护性耕作机具的科研开发工作。尽管陕西省在机具的选型和引进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从各项目区对引进机具的试验和实际使用效果来看,这些机具还存在地区适应性不强,品种比较单一等问题。

从2002年开始,陕西省农机局每年都安排一定的资金,组织进行保护性耕作机具的研制创新。2005年安排资金达30万元,主要用于保护性耕作机具的研制开发。陕西农机局充分发挥陕西省高校的科研与技术优势,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联合,在杨凌国家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设立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示范园,主要进行保护性耕作新机具和技术的试验示范。几年来,相继研制生产的保护性耕作机具有12种之多。这些产品大部分已通过了成果鉴定和新产品鉴定,获发明专利一项,发明专利受理2项,获实用新型专利28项。

陕西省农机局为了使企业生产出技术领先的产品,在项目实施之初即鼓励生产企业积极参加部里组织的保护性耕作机具的选型与试验。每年都将生产企业和项目实施单位的技术人员组织在一起,让生产者与使用者直接见面,专门对保护性耕作机具进行研讨,收到良好效果。目前,小麦、玉米免耕播种机、玉米免耕穴播机、旋耕穴播机、深松机等机具已批量生产,为陕西省保护性耕作项目的实施提供了物质基础。

机制创新促发展

为了搞好机具的推广工作,陕西省充分发挥国家及省里的优惠政策,想方设法地调动农民群众投入的积极性。各项目市县都制定了机具补贴办法,对农机户购机实施补贴,补贴额一般为机械价格的30%-50%。榆阳区还采取了“赠机”“补机”等办法,凡每户预留茬20亩以上或100亩以上,以5户为一个小组,签订协议,赠送玉米穴播机1台或玉米硬茬播种机1台。对连续3年作业面积600亩以上的农机大户,赠送小型保护性耕作机具1台。凡是预留茬100亩以上的农户,购买保护性耕作机具1000-1500元以上的可申请1/3的购机补贴,1500元以上的可申请1/2的补贴。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耕作机具 玉米 品种 小麦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