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锁龙
在江苏常州市金坛区的部分农机合作社趁着气温回升,掀起了春耕备耕的热潮。放眼田头,追肥、打药,清沟理墒、旋耕秧田,一幅幅春耕场景让人充满希望。
连日来,金坛区农林局农机党支部“蓝背心”便民服务队来到金城镇开展新春走基层与“访民情、解民忧、惠民生”主题调研活动,广泛征求农机合作社负责人和基层农机手的意见与建议,畅通交流渠道,将党的群众路线贯彻落实在基层。
订单是农机经营最大的收获走进小华农机合作社,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高速插秧机等各类农机具保养停放井然有序。理事长丁小华向前来走访的农机“娘家人”晒出经营业绩:530亩农田,除去成本,获得纯收入15万元;机插秧面积(耕翻、轧田、育秧、栽插)1250亩,加商品秧供秧面积1700亩,除去人工等成本,纯收入达到15万元;2台收割机作业面积1100亩纯收入3万元;水稻烘干业务2100亩纯收入12万元,全年纯收入达到40多万元。
优惠大户、订单套餐是丁小华在农田经营、农机经营上最大的收获。小麦收割,种田大户的每亩仅收50元,水稻仅收60元,比散户少收每亩10元。同样,机插打包(耕翻、轧田、代育秧、栽插)种田大户仅收每亩300元,比散户少收每亩40元,正是这份让利让丁小华站稳了合作与经营的脚跟,也为后续源源不断获得订单奠定了基础。种田跟着市场厂家的订单走,2017年,他的糯稻每担卖出180—220元的高价,糯稻全部被金坛江南制粉厂收购,粳稻被种子公司收购。
丁小华告诉来访者:“种田也要讲科学,光靠种不会经营是赚不到钱的,只有走多种经营道路,才能降低自然灾害、市场因素导致的风险。”
打包经营服务成乡村“土豪”白塔农机合作社经营着村里流转的800亩农田,服务辐射周边农户3000亩。“机械作业纯收入20多万元,粮食生产及其加工纯收入40多万元”。理事长吴忠平和农机调研人员盘算着2017年合作社的经营收入。依靠合作社10多台大型农业机械,帮助农户进行代耕代种代收,使自己的年薪达到了60多万,成了名副其实的乡村“土豪”。
吴忠平告诉农机调研人员:“合作社年用工3人,一名机械操作工年薪6.5万,两名辅助工年薪各3.5万,雇工最多的时候一天达到20多人,男工一天120元、女工一天100元,还要加上饭钱,农忙季节每天要做9小时,工资低了人员不好找呀!我育了百亩秧苗,农林部门基质料每亩补贴3000元,够开销全年人工工资了”。
吴忠平拿起计算器和调研人员算起了经营帐:耕翻、轧田、育秧、栽插打包服务每亩330元,水稻收割每亩70元,小麦旋耕播种每亩120元,粮食烘干每百斤10元,我们合作社和农户全都是打包服务。
去年,合作社购买了大米精加工流水设备,合作社800亩水稻全部加工成大米销售,无公害大米也得到了地理论证,大米精加工色选下的米和酒厂合作酿造白酒。吴忠平带领调研人员走进粮食加工车间,机声隆隆,一边稻谷在烘干机里翻滚,一边是白花花大米从加工设备里吐进了包装,合作社生产的大米也成功进入到无锡、上海等大市场。
村级集体经济发挥杠杆作用丰悦农机合作社是培丰村依托集体经济成立的村级农机服务组织,2017年实现机械化作业3500亩,跨区域作业400余亩。合作社在不改变生产责任制的情况下,通过合同订单作业、代耕代种作业,实行土地托管、土地租赁承包等,达到区域化种植、规模化作业、集约化经营的目的,促进土地有偿流转,实现规模化作业效益。
培丰村是个近郊村,发展农业种植有良好的土地资源,种植稻麦已经成为全村的主导产业。农机合作社既能吸纳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又能促进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还可以大幅度提高农机装备水平和使用效率,提升农业生产集约化水平和组织化程度,有效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进一步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现代农业进程。
培丰村党支部庄俊书记告诉调研人员:“把小农散户的责任田流转到村里,通过村农机合作社集体经营,带动更多的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提高了农民收入,也提高了农业机械化水平和种植效率”。
丰悦农机合作社把流转过来的800多亩田块,按育秧、栽插、收割、机耕作业、植保和机具维修再分包给有管理、经营和作业能力的农机手,这样既发挥了农机手的个人效应,也便于合作社在粮食生产中的条块管理。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jx/1/2018-4-8/2353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