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机械 > 行业资讯

“连片”带富一村人


:李玉琢 李新军

华兴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在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小有名气。这个由80后创办的农机合作社,4年时间就成了全旗最大的农机合作社。

在莫旗哈达阳镇哈达阳村,笔者见到了这家合作社理事长张涛。这位35岁的达斡尔族小伙子给人的印象朴实、干练。

“我当兵复员回来就搞农机,这些年看到村民们百八十亩地也得养农机,浪费资源,种地也是小打小闹,就想着通过土地流转把土地集中连片经营。这样既让村民们从土地上解放出来,我们又可以规模化生产,还能提供代耕服务”。张涛讲述了创办合作社的初衷。

2014年,张涛以自有的一台履带式拖拉机、两台收割机起步,联合4位村民以土地入股,华兴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在嫩江西岸应运而生。当年,合作社就流转村里5000多亩土地,到2017年,这个数字增长到近5万亩。全村的土地基本上都流转到了合作社手中。

“前3年,受市场价格和天灾的影响,流转的土地都赔了钱。尤其是2016年,天大旱,玉米价格又跌到了一斤三四毛钱,亏的更多。这几年我们是替村民们挡灾了。”张涛说。

2017年,合作社种植的近5万亩高蛋白大豆获得了丰收,纯收入近800万元,基本补上了前3年的亏空。种地没挣到多少钱,代耕服务却给合作社带来了财富。合作社通过为邻近的额尔河乡20多个村屯、牙克石市,远到黑龙江省嫩江县、同江市提供代耕服务,每年收入都在150万元以上。

“我们利用季节差跨区作业,现在机车还在同江收玉米,没回来呢!”张涛说。

短短的4年时间,华兴农机合作社迅速发展壮大,已有大小农机具40多台套,价值近千万元。从种到收全部实现了机械化,成为全旗作业面积最多的农机合作社。

一个合作社带富了一个村。村民们把土地流转给了合作社,自身没有了种植业风险。体力强壮的村民出去打工的有三四百人,其中有160多人去了大连、烟台,每年的收入都在2万元以上。村里搞养殖的也多了起来,养鹅、养鸡的增加到80多户。

合作社帮扶了20户贫困户,常年雇用的16个司机也都来自村里的贫困户。包吃包住,年薪最少2.6万元,最多的5万元。2017年春季,合作社还为6户贫困户每户发放了价值1000元的鹅雏。

村民有困难,合作社有求必应。平时村里谁家盖房子,就免费出铲车帮着拉个沙子,出个工。村民涂玉林家境贫寒,媳妇有病。2017年9月,他家翻盖房子,合作社无偿提供了钢筋、水泥、砂石、地砖等,价值近万元。

当下,这家合作社正着手购置、更新机械。张涛的目标是把全镇的土地都流转过来。

张涛的合作社只是莫旗农机合作的代表。笔者在莫旗农机中心了解到,莫旗现有207个农机专业合作社、社员1444人。2017年,农机专业合作社实现土地流转面积9万亩,合作社自有土地面积7万亩,租赁农户土地面积8万亩,农户托管给合作社土地3万亩;2017年农机社会化服务面积144.9万亩,服务农户3923户。

后记

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基本要素之一。没有机械化,就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张涛就是敏锐地看到了其中的前景和商机,大胆创办了农机合作社。

前两三年,合作社租种村民的土地都赔了钱。但他们勇担当、讲诚信,宁可亏了自己也不负乡亲,按时足额付清了土地租金。这赢得了村民的信任和支持,也为合作社的发展创造了好的外部环境。

东方不亮西方亮。这家合作社积极走出去,把代耕服务的触角延伸周边旗市,更远走到黑龙江省,代耕收入奠定了合作社发展壮大的基础。

张涛出生于1983年,29岁担任村委会主任,创办合作社时只有31岁。当下,乡村振兴战略就是需要更多的像张涛这样的年轻人来担纲主舵。他们观念新、眼界宽、有魄力,在发展壮大自己的同时,也带动了乡村走向文明富裕。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土地 土地面积 拖拉机 大豆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