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鹏
4月13日,飞机着陆于拉萨贡嘎机场,记者第一次探寻雪域高原农机化梦想之旅就此起航。亚澳农机化股份有限公司西藏代理——西藏临沭农机推广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建春告诉记者,他们除了经营亚澳公司农机具外,还经营30—260马力拖拉机以及各种适合西藏的农业机械,也承担土地耕种收管运储一系列作业服务。
三个敢为人先的藏族村经过2个多小时的颠簸,记者一行终于到了山南市扎囊县扎其乡藏仲村村委会。在村委会前的空场上,记者见到了正在组装机器的亚澳公司员工刘鹏辉,“因为发来的四十多台机具都是散件,需要根据用户的要求组装成不同的型号。这里和内地相差很大,饮食、气候都不太适应,但也会坚持下去。”
在村委会,我们见到了年轻的驻村工作队队长兼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巴桑次仁。28岁的巴桑次仁毕业于西藏大学,考取了扎其乡的公务员,被乡里安排到藏仲村。一年多的锻炼,让他逐渐喜欢上了这份工作。他告诉记者:“2008年,我们在全西藏第一个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目前,全村绝大部分土地都由村里的合作社进行代耕服务。2013年以前,基本以畜力、小型拖拉机和小型播种机为主。自2015年有了604、804的拖拉机后,又引进了国泰泰山140马力拖拉机,还有三台收割机、翻转犁和全西藏第一台深松机,作业效率大大提高。今年我们将引进亚澳集深松、旋耕、播种、施肥、镇压为一体的复式作业机械,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山南市农牧局驻扎其乡西卡学村干部拉珍说:“前一段时间我们在村里搞农机作业演示活动,村民们都没见过那么大的机器,大家都惊呆了。”
告别了西卡学村的主任和驻村干部,记者一行人前往另外一个农机化发展的明星村——扎其乡的孟卡荣村。只见村子里水泥马路整齐宽阔,道路两旁种植的树木正值盛花期。39岁的格列主任听说记者来了,放下手里的活计,开着摩托车从几公里之外的地方赶来。“我们村是西藏青稞和小麦的种子基地,2013年成立专业合作社。以前基本上都是‘单干’,不仅耗时耗物,还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村民收入微薄。”他说,成立合作社后,从种子包衣到耕种、收割,再到糌粑、面粉加工,全部实现了机械化。目前都使用大型机械,植保也是电动喷雾器,户均收入4—5万元,全村每年能出5—6个大学生,这样的好日子以前想都不敢想。
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位于西藏山南市的玉沙村是一片近300亩的良田。记者到达时,这里正举办“山南市麦类作物提高单产50斤集成配套技术样板基地现场会”,4台国泰泰山拖拉机不但插上了鲜艳的五星红旗,还系上了洁白的哈达。
陈建春告诉记者,为了配合这次现场会,他特意调来了4台拖拉机,并配套了亚澳公司集深松、旋耕、施肥、播种、镇压的复式作业机具。一边是身着藏族服饰,手持传统农具,边唱边劳动的场景,一边是140马力拖拉机,带着“五功能”于一体的作业机械高效作业的场面,让参会者阵阵叫好。
记者与藏族小伙次仁顿珠聊了起来。据了解,他在山南市农机技术推广中心合作社上班,合作社有4台1404国泰泰山拖拉机,4台亚澳公司复式机具。“与以前的小型拖拉机相比,现在的拖拉机在舒适度和灵活性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他说。
在忙碌的藏族群众欢歌笑语和机器的隆隆轰鸣声中,山南市农技推广服务中心主任仓琼为参观人员详细介绍正在作业的机具性能。副市长索朗和一行的县区领导们在认真观看演示,询问国泰公司、亚澳公司及相关工作人员,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山南市“敢”为西藏农机化先锋
据了解,山南市在全区农机化程度最高,无论是测土配方、精准施肥,还是引进大型先进农机具方面,一直是引领全区农机化发展的方向。
此次引进亚澳农机公司的五功能复式作业机具正是仓琼提出来的。农牧区出身的他,深知藏族同胞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艰辛。他多次来内地考察,经过反复思考后与陈建春提出了适合西藏特点的复式作业机具的制作要求。亚澳公司又按照陈建春的想法,夜以继日研发,终于在一个月内拿出了产品,经过试验一炮走红。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jx/1/2017-5-9/2336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