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斯
在重庆市永川区南大街办事处谭家坝村的田头上,圆桂农机股份合作社理事长周元贵正在认真检查水稻的播种情况。“现在是水稻播种的最佳时期,从地形气候、土壤类型到选种育种、播种技术等,都会对最后产量和质量产生很大影响,每个环节都要严格把关。”平时乐呵呵的老周,一提到自家合作社的事就变得很严肃。“对于合作社,我投入了百分百的感情和精力,只想做得更好。”
“播更好的种子,产更优质的米”“我们与重庆农科院保持着长期的合作,这里设有优质水稻种子试验基地,研究如何生产最优质的水稻,希望能不断实现高质量的突破。”周元贵兴奋地说。“合作社近几年的发展方向,就是生产出更高品质的优质有机大米,我们已经向相关部门提出了‘绿色食品’申请。但现在难度在于土壤里一些成分使水稻还无法完全达到绿色有机的标准。所以,我们和农科院的专家在不断研究改进土壤成分,争取在近两年内达到目标。”
“现在我们的水稻已经是很成熟的‘产+销’模式了,从水稻的耕种收、加工生产、品牌包装都是一条龙。我们的‘圆桂’牌优质富硒米还是很受欢迎的,每年能卖出1300多吨。”看到自己的大米这么热销,老周忍不住的欣喜。“我们的产品就是定位为中高端品牌,所以对于销售渠道的要求也十分严格。我们只和口碑好的各大市场、食堂、企业做线下定向销售,侧重选择更注重食品安全、追求粮食品质的合作商。”
当记者问到为什么没有选择开辟线上销售渠道,老周解释道:“之前不是没有考虑过,也尝试过,但效果并不理想。一是大米比较笨重,运费比较高,导致销售成本偏高;二是水稻种植在各地比较普遍,大米随处可见,网上销量并没有显著提高,想做大很难。”
“为了农户,再难都要上”“大多种粮大户拥有200-300亩地,不可能自己购置烘干设备,否则成本太高了。”在周元贵心里,社员和农户解决不了的问题只能靠合作社的力量。“我们今年打算投资300万建一个粮食储备与烘干一体化系统。准备购进两台500吨的智能化粮仓,再加一个粮食烘干加工中心。之前购进的烘干机每天只能烘干60吨左右粮食,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的贮存需要,我们打算购置新的烘干机,可以扩展升级到每天200吨,切实解决粮食大户的谷物烘干与贮存问题,这个只能靠合作社的力量解决。”
谈到困难,充满信心的老周也显露出一丝丝忧虑。“至于资金,一部分会向银行贷款,另外一部分我们自己出资,应该问题不大。但向金融部门贷款,金额实在有限,顶多能贷100多万,多了就比较困难了,总体还是难度很大的。”
“用地问题比较难。农业设施用地申请程序还是很繁琐的,审批通过率比较低,一旦粮食烘干与存贮设施到位,我们大概需要6亩地来组建这个一体化中心。我们已经向国土资源部门提交了报告,之后农委和国土相关部门应该会召开座谈会,我会再向他们反映这个事情,毕竟是为了农户可以更好地种粮、更好地增收。为农民谋利益的事,再困难也要克服,相信一定会得到支持。”
“合作社要做好做精,就要带着感情”“从2009年发展到现在,合作社的目标不只是要带动社员,还要带动周边的种粮大户,让大家通过合作社更加科学地稳步增收增产。我们是全国‘全程社会化服务’的试点区,每年都要帮种粮大户作业3000多亩,取得的效果还是不错的。”口碑好了,周元贵心里也说不出的高兴。
“通过8年的努力,现在跟我们合作的种粮大户达到了260多户,在整个永川区也是最多的,平均每户每年可以增收10万元左右。很多周边乡镇的种粮大户都到我们合作社来参观考察,我们也会经常无偿帮这些农户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也算是做公益事业吧。”老周深情地说,“既然做合作社,就要做好、做精,要带着感情去做。只有满怀热情与真诚地去对待农机、对待农户,得到大家的信任与尊重,我们才能抱成团、拧成绳共同发展。”
“可能之前我是学农机的,所以对农机合作社的发展更加投入,对农户更加有感情,对农机发展也更加敏锐、更有钻劲儿。现在看着周边有好多撂荒地,我看着都心痛。我经常对周围的年轻人说,如果对农业有情怀,就踏踏实实做一个懂农业的好农民,与其抛下父母、子女,抛下自家农田外出打工,还不如在家里大伙儿通过合作社把自己的地红红火火地搞起来,也不比在外面挣得少,还能补充当地农业劳动力。”周元贵由衷地说。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jx/1/2017-3-20/235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