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机械 > 行业资讯

扶贫资金“打捆”入股合作社


:王宝静 赵文村

“有了农机合作社,又新增了2台收割机,今年的小麦收割,咱终于能睡个安稳觉了。”目前正是“三夏”时节,山东省商河县许商街道贫困村张小庄村贫困户张朝清站在田地里,目不转睛地看着收割机收割自家的小麦。今年,针对精准脱贫,张小庄村有一系列新思路,让村民尝到了甜头。

张小庄村地处许商街道西北角,以小麦、玉米种植为主,该村现有村民410人,耕地总面积800亩,其中,仅贫困人口就达到92人,占了村民总数的近四分之一。过去,该村一台大型农业机械都没有,每到“三夏”、“三秋”农忙时节,村支书张元河都要带领全村老少去邻村地头拦农机,不仅影响农业耕作的及时性,还增加了农业投入成本。对张小庄村来说,老百姓要把土地种出效益,最需要的就是农机设备和技术。

许商街道扶贫办经过一年多的考察、研究制定了针对张小庄村的扶贫帮扶项目,经过贫困户同意,扶贫办将张小庄村92名贫困人口的产业扶贫资金集中打捆,委托村集体入股商河县农机联盟专业合作社,从而解决了贫困户自身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给贫困户找到了“靠山”。

“张小庄村的大部分贫困户都是老弱病残,几乎没有劳动生产能力,简单通过发放牲畜、光伏发电等项目,很难使他们脱贫致富。将贫困人口的产业扶贫资金集中集体入股合作社,解决了贫困户自身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许商街道党工委副书记赵军表示。精准扶贫工作中,县扶贫办一手抓“输血”夯实发展基础,一手抓村集体自身“造血”,增强内生发展动力。通过将产业扶贫资金集中“打捆”入股的方式,张小庄村有了本村两台大型农业机械,合作社雇佣两位农机驾驶人员,负责收割机的使用、管理工作。农机合作社购置的农业机械,在保证本村800亩土地耕种的前提下,积极向周边村拓展业务,增加合作社的盈利创收。

免费为贫困户收割耕地,同时将合作社盈利的80%按贫困户的投资比例对贫困人口分红,确保全村贫困人口按时脱贫,并以低于市场一半的价格为本村农户提供收割服务,获得的经济收入作为村集体收入。预计,每年至少为张小庄村增加集体收入3万—7万元。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农业机械 小麦 耕地 土地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