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杰
仔细端详刘少林的面孔,满面风霜却目光如炬,历经沧桑却沉稳坚毅;轻轻摊开刘少林的手掌,老茧遍布却苍劲有力,沟壑纵横却宽厚温暖。12月17日,记者独家获悉,河南豪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少林痴心二十余载研发的“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与装备”项目斩获2016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刘少林成为今年唯一摘得国家科技大奖的农民。
呕心沥血20载的杰作国家科技大奖的含金量不言而喻,这个奖项是无数专家、教授及科技工作者的奋斗目标。作为权威大奖,为何花落农民企业家刘少林?毫无疑问——刘少林有“硬货”是最佳答案。
历时20多年,刘少林一直走在研究秸秆还田技术与装备的漫长之路上,这条道路复杂艰辛,经历了样机试制、核心部件创新、批量生产、产品优化升级四个阶段。最终,他在这个项目上取得了大量创新成果。
据介绍,刘少林研发的这套技术与装备解决了我国原有秸秆粉碎机、旋耕机的刀具、刀轴、变速箱存在的核心技术难题;集成创新的秸秆粉碎旋耕联合作业机实现了一次进地完成多项作业的目标;利用项目创新成果改进提升的秸秆粉碎机、旋耕机的整体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目前,河南豪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的秸秆粉碎机、旋耕机全部技术均来源于此项目的创新性成果。产品已推广应用到全国30多个省市区,销售服务网点1000多家。近三年,该公司每年销售旋耕机、秸秆粉碎机、秸秆粉碎旋耕联合作业机10余万台,在全国同类产品销量中独占鳌头。
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评价认为:项目成果总体达到同类研究国际先进水平,其中旋耕机单向双螺旋刀具排列技术到达国际领先水平。河南省科技厅对相关技术与产品进行了7次鉴定,鉴定结果认为:在秸秆粉碎机、旋耕机的技术研究和装备开发方面的成果填补空白,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多省市农机化技术推广部门认为,项目机具不需换刀,连续工作时间长、作业质量好、性价比高,是深受农民欢迎的秸秆粉碎机、旋耕机。
在核心技术推广方面,项目发明的钼钨合金刀、非固定过渡轴变速箱等技术经过授权后,已在20多个企业广泛采用。部分企业已发展成为旋耕机刀具、变速箱专业生产企业。据不完全统计,相关刀具和变速箱年产量超过15万件,为这些企业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言语无法形容的煎熬刘少林身材高大,语音雄浑豪迈,激情四溢,充满积极向上的力量,岁月在这个花甲之年的农民企业家上仿佛定格。只是,在不经意间,他流露出的不易让人唏嘘,这一刻,刘少林的眼角甚至泛出一丝不易觉察的晶莹之光。
刘少林回忆道,这20多年的研发过程,真是太难了,语言能够表达出来的,都是可以忍耐的,最受煎熬的时刻,往往是语言难以形容的。
1989年,刘少林研制出了国内第一款秸秆粉碎还田机,雄心勃勃将500台机器推向市场,但用户的反馈差点让他傻了眼:由于动力不够,机器根本不能下田使用。“当时厂里固定资产只有30万,如果产品回收,成本就得40万,等于血本无归。”不到40岁的刘少林那段时间掉了很多头发,但他还是决定全部回收,不给农民造成任何损失。
“在2007年的时候,变速箱体生产出3000多台,坏掉了700多台,在院里成排成行,精心研发的产品却像天生缺陷的婴儿一样,堆放在大院被人舍弃,这种情形让人绝望。”这个时候,刘少林甚至有了一丝放弃的念头,“我就想这个产品不能再干了,核心技术解决不了,再干就赔,也不能支撑企业了,但是我又转念一想,这么简单的机器不能干,还能干啥,难道只干播种机?遇到苦难一定要顶上,我一定要突破这个核心技术。”
于是,在出现灾难性的产品质量事故后,刘少林没有放弃,他四处请专家,到处查原因,“我们自己的技术人员,更是不分白天黑夜查找‘病根’,各种数据分析,材质、热处理、硬度、加工、尺寸都没问题,外观上根本看不出来,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最后,我突然想到一个极其细微的细节,同样的箱体,为什么有的断,有的不断,不断的齿轮啮合程度是怎样的,断了的是什么状态,我们应该按照这个不断的做,断了的就避开它,结果第二年这个箱体的断裂问题就解决了。”
据刘少林介绍,这些经历只是其中不大不小的插曲,研发、生产过程中还遇到很多困难,在困难面前,绝对不能放弃,只有咬紧牙关坚持,才能找到解决办法获得成功。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jx/1/2016-12-26/2336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