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机械 > 行业资讯

“铁牛”引领致富路


:何君林

走进地处重庆市长寿区现代粮食园核心区的海棠镇,“田成方、土成型、路联网、渠配套”的高标准粮田瞬间映入眼帘,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而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在宽阔平坦的田畴中,大大小小的农机具如一头头壮实的“铁牛”,“轰隆隆”地奔突驰骋。

探访位于海棠镇的群祥农机专业合作社,并没有看到想象中万马集结的壮观景象。“现在能派上用场的农机具全都开进地里去了,全天候在外作业,而暂时派不上用场的农机具都在机棚里休养,你当然看不见了。”合作社理事长陈德群告诉笔者,自开春以来,合作社就一直忙个不停,从农机手到农机具几乎全员出动,跟季节抢时间、抢进度。

规范化运作做大合作社

时间回到2014年2月25日,正逢海棠镇赶场日。当天尽管下着雨,但在位于海棠镇医院斜对面的一处门面却热闹非凡,围了一大堆赶场的群众。原来,门面前的空地处不仅摆放了四台插秧机和两台拖拉机,门面一侧当天还挂出了“长寿区群祥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崭新牌匾,由此引发了群众驻足围观。“我们从2014年1月开始组建,到2月下旬正式挂牌成立,仅用了一个多月时间。以前海棠镇没有农机专业合作社,我们是头一家。”陈德群告诉笔者,合作社的成立,不是几个农机户心血来潮之举,而是顺应长寿区现代粮食园区建设需要,由政府出面引进组建的。

据了解,2013年10月,长寿区现代粮食园区项目启动实施。核心区位于石堰镇、云台镇、海棠镇,面积6000余亩。为了保证核心片的农业生产,必须利用先进适宜的农业机械。但截止2013年底,长寿区内仅有9台大中型拖拉机和无乘坐式插秧机,现有的农机装备无法满足粮食园区的农业生产。基于此,长寿区农委积极组织开展园区内机具调研及合作社组建、引进。农机站经过仔细思量后,结合区域农业生产的特性,积极与梁平县农机合作社联系,由此组建成立了群祥农机专业合作社。

新组建成立的合作社起点高,拥有的农机都是高性能的现代农业装备,能够满足2000余亩机耕、机插作业服务。今年,合作社又投入近百万元购置了多台大型农机,实现耕地、插秧、收割全程使用大型机器。目前,合作社有东方红拖拉机8台,554、754拖拉机8台,大型插秧机7台,久保田收割机11台等。

虽然合作社成立才一年多,但笔者注意到,这里管理井井有条,经营十分规范。各种管理制度张贴在墙上醒目位置,让人一目了然。据介绍,从合作社组建成立开始,就把规范经营作为推动合作社发展的“硬道理”,严格按照现代企业实行管理。合作社十分注重规范内部管理,建立了理事会制度,明确了合作社成员的分工,制定了财务、业务、安全生产等规章制度。同时,选准发展方向和培育重点,严格标准要求,制定发展规划,确保农机专业合作社管理、技术、质量、服务、市场全部到位,形成一套自我发展、自我壮大的“造血”机制。

全程机械化种田不难

再把时间拉回到眼下。为了让笔者近距离感受农机的巨大作用,陈德群领着笔者走进了海棠镇海棠村的田间。这里的水田里,整齐地排着一个个育秧棚。陈德群说,这是合作社用水田培育的机插秧苗。

笔者看到,工人们从育秧棚里取出一盘盘秧苗,迅速地摆放在插秧机的托秧盘上。随即农机手们便开着装满秧苗的插秧机,在平坦宽广的田块上,娴熟地开动四行手扶式插秧机和六行柴油版乘坐式插秧机机插秧作业。

伴随“轰隆隆”的声响,一株株绿色秧苗便整齐地插入田中。似乎只是眨眼的功夫,眼前的一块水田就插满了稻秧。“水稻机插秧改变了传统拔秧弯腰、栽秧弯腰、收割弯腰的‘三弯腰’农业生产方式,水稻机插秧技术将育秧与机械栽插结合起来,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成本,是人工栽秧效率的10倍。”正在田间指挥作业的群祥农机专业合作社另一位负责人房祥走过来对笔者说。

据了解,以前合作社一直采用旱地育机插秧,这种育秧方式虽比传统水田育秧法省事省心,但备土、整地等环节要求严格。从去年开始,群祥农机专业合作社便开始尝试用水田育机插秧苗。“用工少节约成本,效果还一样好。”房祥给笔者算了一笔账,过去一亩秧地需要20个工人,现在只需要5个工人。以200亩水田的育秧为例,用旱地育机插秧需要10天,而水田育机插秧只需要3天,按照每人每天用工80元计算,就可节约近千元,节约的成本换过来可就是利润啊!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农机具 拖拉机 粮食 农业生产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