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机械 > 行业资讯

农机拉着农技下田


:王澎

“我们村有180多户,人均耕地3亩多。”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榆树台镇董家村的王方全拍着胸脯说,“自从成立了合作社之后,每年我们村的农活只需要社里的十几个人就能全部完成了,其他人可以外出务工或者照顾子女。”

随着农业生产集约化、机械化、规模化、现代化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加入合作社,有的将土地流转给别人种植,有的自己流转土地种植。2011年7月,王方全带领村里的几个人成立了梨树县现代天丰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过几年的发展,合作社不但可以种植董家村的农田,还覆盖到了临近几个村。通过土里流转,越来越多的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有的外出务工,有的自己经营小买卖,而真正忙碌在田间地头的只有合作社的十几个社员。

“一垧地每年的流转费用在1.1万元左右。”董家村的张海军告诉记者,“如果将自家的地流转出去,什么都不干一年就能有小两万元的收入。我自己除了自家的1.2垧(一垧折合15亩)地外,还流转了四五垧地,每年靠种地能有个七八万的收入。”

在梨树县梨树镇八里村,加入合作社种植可是一件有门槛的事,只有具备一定专业技能的人才能加入合作社种田。卢立国就凭借着自己出色的农机驾驶技术加入了梨树县卢伟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合作社开农机是计件发工资。”卢立国告诉记者,“每年农忙时工作量比较大,其他时间清闲一些,比外出打工自由得多,而且收入也要高一些。”

“现在农民不光可以将土地托管交给合作社,更可以以土地入股。”梨树县卢伟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卢伟告诉记者,“带地入社这种模式是我们近年来主推的合作模式,农民不但可以在秋收卖粮后分红,还可以在年终结算时根据合作社一年经营收益来进行二次分红。”带地入社的模式,不仅仅可以给农民带来更多收益,更可以起到风险共担的作用,以往单纯土地租赁的模式,大户无论丰年、灾年都交给农民固定价格的地租,丰年农民不增收、灾年大户独担风险,这些都制约着合作社的发展。

近年来,专业化合作组织如雨后春笋一般,在各地生根发芽。“农民加入合作社,最大的好处就是节省开支。”梨树县农业局副局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王贵满告诉记者,“合作社统一采购种子、农药、化肥等农资产品,除了质量有保证外,价格也要比农民自己购买低10%~20%,而且土地集中起来后,大型机械就可以发挥作用。”

2014年,梨树县的合作社数量增加到181个,比2013年增加了148%。而这些合作社所带来的不仅仅是种植成本的降低,新种植技术也伴随着合作社推广开来。玉米高光效宽窄行种植技术可以使玉米产量提高10%以上,推广面积从2013年的18万亩增长到70万亩,增长了近3倍;玉米免耕播种机数量达到600台,比2013年增长150%“这都得益于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王贵满说,“宽窄行播种机和免耕播种机的机械价格比较高,单个农民很难负担得起,也难以维护。而专业化合作组织的出现给新技术推广带来了助推力。”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土地 玉米 外出务工 免耕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