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的力量在于能够自发地配置资源,在跨区作业领域,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开始显现。无论是合作社集团作战还是一条龙作业的出现,也无论是农机部门由靠前指挥到转向协调服务,都是建立在农民需求与农机手需求的基础上,也即是市场需求所致。现在的机手不再盲目流动,现在的农机管理部门也不再过度指挥,机具保有量决定了机手的流动变得理性,也决定了农机管理部门“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农机管理部门“三夏”职能定位开始转向如果说十多年前,农机管理部门把百分之百的精力放在保机具数量、保收获机械有序流动方面,那么,今年他们除保证麦收工作顺利进行外,还将重点转移到提高作业效率和质量、强化环保、发挥信息化作用等方面。其实,这些工作在前几年也有不同的省份在不同方面进行推进,比如河南三四年前就在做信息化指挥系统,而且已经做得有声有色,今年河北也开始在这方面发力,智能化信息系统的使用使农机管理部门的工作更加有针对性。而防止秸秆焚烧、探索秸秆综合利用则是每个小麦主产省每年“三夏”的必修课,只不过今年安徽在这方面采取了更为强硬的措施:要求秸秆留茬高度必须保持在10厘米以内,这对收获机和机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像一条龙作业,山东省在四五年前就在推动,通过试点示范推广,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接受这种农机农艺融合的作业模式,今年各主产省在这方面的表现既有农机管理部门的推动,更多的是市场的选择。
农机跨区作业从1996年开始,历经18年,无论是农民需求,还是机械性能提升,都对政府部门特别是农机管理部门提出了管理上的更大挑战。当18年前机具不足时,解决抢机拦机纠纷,保证小麦及时颗粒归仓是农机管理部门的重中之重,换句话说,“收”是农机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18年后的今天,当有充足的机具作为保障时,除保证机具合理、科学、有序的流动,农机管理部门开始在作业质量、作业细节以及保障夏种农时和播种质量上下功夫,可以说,“收和种的质量”成为农机管理部门“三夏”工作的重中之重。
未来的“三夏”,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设想:在天气正常的年份,跨区作业还会由南向北梯次有序开展,农机管理部门的工作除了协调气象、交通、石化等各部门,重点将放在充分运用大数据,为跨区作业机手提供收获、播种、机具数量等准确而周到的服务上。在天气异常的年份,农机管理部门还将运用大数据,有选择、有质量地调度机具,以确保小麦颗粒归仓,玉米及时下种。
相信这一天终会到来。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jx/1/2014-7-7/2291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