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机械 > 行业资讯

发展迅速 问题亦不容忽视


:张美芳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正式施行以来,山东省滨州市各级农机部门不断加强扶持培育力度,以农机合作社为首的各类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蓬勃发展,数量突飞猛进,服务领域不断拓展,给农村经济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有力带动了先进农业技术的推广及规模化应用,逐渐成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新生力量。

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迅速

据统计,截至2013年底,滨州市在工商部门注册的农机专业合作社总数已达到200个,其中2013年新增28个,入社社员3492人,服务农户16.8万个;近年来外出跨区作业市场逐渐萎缩,土地流转、土地托管逐渐成为新的发展趋势。据统计,全市托管土地、代耕代种的合作社37个,承包土地的合作社40个,全市入社经营土地面积13.43万亩,其中承包土地8.9万亩,托管土地2.8万亩;合作社拥有各类农机具7418台(套),其中大中型拖拉机2080台,联合收获机械1993台;合作社资产总额3.65亿元,年度总收入1.65亿元,其中田间作业收入1.36亿元,仍是主要收入来源。

滨州市拥有农机大户5591个,其中拥有农机原值50万以上的农机大户135个。近年来,全市农机大户发展迅速,2013年新增农机大户498个,预计2014年底全市农机大户将达到5835个;拥有农业机械2.44万台(套),其中大中型拖拉机7098台,联合收获机6130台,运输机械3406台,农产品初加工机械1051台,其他机械6615台,服务项目更加丰富,作业领域更为广泛,服务农户38.5万户;作业服务面积590.5万亩,年度总收入3.2亿元;由农机部门牵头成立的农机协会7个,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76个。

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作用巨大

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早已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春耕备耕、“三夏”“三秋”期间,以农机专业合作社为龙头的农机服务组织开展订单作业、代耕代收、跨区作业等形式的服务,有效地配置了当地的农机资源,有力解决了农村劳动力严重不足的情况,已成为现代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生力军。

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逐步成为充分解放农村劳动力和农村经济增长的长效动力。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在农机作业过程中,主动利用先进的农业机械和规范的作业技术,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节省了农业生产劳动力,同时通过实施土地流转、托管土地、代耕代种使更多的农村劳动力从繁重的农业劳动中解放出来,投入到第二、三产业中去。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不仅让自己创收,而且使农民收益,真正做到了双赢。

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已经成为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的主要载体。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为提高效益,适应市场需求,主动应用农机新技术、新机具,在农业生产中起到了作业标准化、规范化、规模化的示范作用。特别是在玉米机收、土地深松、免耕播种、秸秆还田等技术及创新技术推广项目实施过程中,农机服务组织发挥了模范带头的作用。

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装备更新带动了全市农机装备水平的提升。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能耗高、污染重、效率低的落后机型将逐渐被淘汰,具备高科技、高性能的大型拖拉机及大型农机配套机具投入农机生产作业,工作性能增强,单位油耗降低,复式作业率加大,机械作业效率和作业质量明显提高,基本满足了农作物生产过程中重要环节机械化生产的需要。

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成为农村土地流转规模经营的主导力量。农民成立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的最初是把手中的单一机械整合起来,形成集中的规模化作业以适应现代农业的需求。后来又逐步形成了不仅从事单一的农机服务作业,还实施土地流转经营的多样化农机服务组织。他们不仅仅是农机化行业发展的排头兵,也是率先实施土地流转规模经营的先锋军。

当前问题不容忽视

滨州市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迅速,功效显著,但其出现的问题也不容忽视。第一,内部运作不规范。一是许多管理人员不懂现代企管理方法,虽然已经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但定而不用,造成管理粗放混乱,核算方式繁琐,埋下了内部矛盾隐患;二是驾驶员文化素质较低。合作社购置的新型大马力和科技含量高的复式联合作业农具,但由于农机驾驶员基本都是农民机手出身,文化素质低,对新型机具了解的不多,接受培训的机会较少,造成机具的使用和保养都存在很多的问题,难以保证机械充分发挥作用。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土地 农业生产 农业机械 拖拉机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