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机械 > 行业资讯

为农机合作社指路 他们在行动!


何苗 金娟

农机服务组织如何科学发展,成了当前行业内外共同关注并讨论的热点话题。在2013青岛国际农机展举办的服务组织发展论坛上,相关部门领导、专家和企业人士进行了精彩的主题演讲,既展现了多角度的观点,也提供了政策、科研、合作等方面的建议,令人叹为观止。

土地入股 合作社探索新模式

当前,农机合作社的发展速度和作用有目共睹。为了鼓励和推动农机合作社进一步发展,农业部出台的《关于大力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了鼓励农机合作社流转土地,引起了行业内外广泛关注。有不少人也在第一时间提出疑问,相对于以农户为主体的土地承包方式,农机合作社在流转土地方面有何优势?

农业部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总站巡视员关锐捷在主题演讲中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表示,当前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制度模式不够稳定,流转主体要承担一定风险。同时,随着全国土地经营权价格的提升,不少家庭承包户当下的土地经营成本越来越高,如果没有政府的补贴和各方面的大力扶持,很难有长期发展。

农机合作社以土地入股的方式从根本上避免了家庭承包将流转成本只能集中在一个家庭上的缺陷,以黑龙江省克山县仁发农机合作社为例,合作社规定农民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加入合作社,每位农民土地入股不能低于其入股总额的60%,其他资金投入不能超过40%,这样的规定使得股权清晰,不仅分担了风险,也在利益分配时实现共赢。

五个加强” 对农机部门提新要求

虽然从整体上来看农机合作社发展速度较快,发展趋势向好,但一些问题仍不可忽略。农机合作社融资渠道少,机具停放难,整体实力较弱;内部运行机制还不够科学规范;农机合作社治理结构不健全、不规范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农民对合作社的认知程度较低,缺乏经营管理合作社的专业人才等问题依然被参会领导和专家多次提及。究其深层次的原因,关锐捷认为主要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尚不健全,总体服务水平较低,服务内容比较单一,很难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水平和内容方面出现的问题主要原因则在于缺乏顶层设计,缺乏政策支撑,缺乏公共财政保障。

然而,顶层设计的完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做好当下,不断帮助农机合作社解决困难、突破瓶颈是各级农机部门现在必须肩负的责任和义务。因此,如何在现有环境和条件下保证农机合作社又好又快的发展,农业部农机试验鉴定总站党委副书记、农机化协会农机合作社分会主任委员国彩同在主题演讲中再次重申,希望农机管理部门做好“五个加强”,一是加强扶持力度,抓好落实现有政策,积极争取专项资金支持;二是加强合作社知识的普及、培训,提高农机合作社人才素质,构筑农机合作社发展的坚实基础;三是加强坚持市场主体定位,依靠市场竞争发展壮大;四是加强研究,深化对农机合作社发展特点和规律的认识;五是加强选树典型,宣传引导各类农机合作社规范发展。江苏省农机局副局长王勇也在交流中呼应并印证了国彩同提出的“五个加强”。当前,江苏省农机合作社建设已走在全国前列,这其中有政策、资金扶持力度强的原因,更有江苏省农机局对农机合作社重视和引导,其促进农机合作社发展的做法正是“五个加强”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体现。

王勇介绍,江苏省以“改善农机合作社发展环境”为中心,推行多措并举的方式发展农机合作社。一是积极培养农机合作社经营管理和维修人才,特别关注组织经营人才;二是大力扶持基础设施建设,江苏省拿出2%的购机补贴资金来扶持机库建设,力求延长农机具的使用寿命;三是不断引导规范发展,江苏省连续建设4批,共858家农机合作社,使其发展成为省级星级示范农机合作社;四是主动整合相关资源,江苏省着力推进“企社共建”,30多家农机企业与150家农机合作社形成共建关系。

优化模式 科研与生产形成合力

农机合作社的发展一方面需要行政支持和资金扶持,另一方面更加需要自身在实际生产中不断发力。从农业科研和技术角度来看,主要作物栽培的农机农艺技术逐步趋于成熟,如何将现有的农业技术融于农机合作社实际生产中,为其创造出更好的发展机遇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教授、中国农机化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杨敏丽在主题演讲中重点阐述了利用科研带动农机合作社机制创新,将技术模式与发展模式相融合,构建以农机合作社等组织为载体,以产业为导向的全程机械化生产的产业工程模式。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土地 水稻 组织化 社会化服务体系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