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机械 > 行业资讯

中国农机院大步迈向百亿企业(图)


许天瑶

 

“十二五”开局之年,中国农机院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2011年中国农机院营业收入超40亿,相比2009年增长了一倍多,实现了三年再造一个新农机院。

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日益复杂。随着全球一体化的深入,2011年,中国农机工业市场也快速的国际化、全球化,跨国农机集团大举进入,国内民营企业或非农机企业也依靠雄厚的资本优势,强势介入,在内外形势趋紧的情况下,中国农机院仍然以人才、科研、产业等综合优势实现了营业收入净增长。

经过50多年的扎实沉淀,特别是转制以来的快速发展,中国农机院已经成为以自主创新为核心竞争力、以高端农机产品制造为主体,集科工贸和产学研为一体的现代高科技制造企业集团。

在一年前的2011年工作会议上,中国农机院院长李树君首次提出了在“十二五”期间“打造百亿级企业,塑造百年企业文化,挺起中国农机工业的脊梁”的战略目标。

产业园区建设加快 主营业务稳健增长

2011年,中国农机院布局完善了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和市场格局。形成了分布全国东西南北中的五大产业园区、十二个产业基地和一个农机物流科技园:湖州/株洲水田农业机械产业基地、北京军工与特种装备产业基地、河北固安农产品加工与包装机械产业基地、河北涞水/固安旱作农业机械产业基地、洛阳农业装备产业基地、重庆可再生能源产业基地、内蒙古海拉尔草原畜牧业装备产业基地、吉林长春农业装备产业基地、新疆农业装备产业基地和中机长春物流科技园。

2011年11月16日,对中国农机院来说,是值得载入史册的日子。这一天,中国农机院与中国收获机械总公司、洛阳中收机械装备有限公司召开重组工作启动大会。标志着国机集团依托农机院打造收获机械和农机具平台、构建“国内第一、世界知名”农业装备板块的重任落定。重组让中国农机院产业基地丰满羽翼,凝聚形成了我国农机行业科研创新能力最强、涵盖产品系列最全、产业布局最广、产业链最完善的农业装备板块,奠定了打造百亿级企业的坚实物质基础。

2011年,占中国农机院业务比重一半以上的农业装备业务板块取得良好发展业绩。大型喷灌机产销量稳坐国产品牌头把交椅,水稻半喂入收割机和高速插秧机成为新的增长点,超高地隙精准施药机械等新产品投放市场,竞争优势明显,效益显著,成为高技术产品的标志;双纵轴流稻麦联合收割机、采棉机、西红柿收获机、智能控制系统等研发加紧开展,储备高端技术产品发展潜能。

畜牧业装备业务板块、农产品加工和食品包装机械业务板块、可再生能源装备业务板块、军工与特种装备业务板块、信息传媒业务板块、勘察设计与工程施工业务板块六个业务组成板块在2011年均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

科研创新能力增强 引领行业技术发展

2011年,中国农机院新立项启动国家科研项目27项,在研执行项目达到71项;完成项目验收结题20项,取得鉴定成果11项;获国家和省部级奖13项,其中,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十一五”期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已达3项。

国家工程实验室正式通过国家发改委批复建设,国家农业机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通过了3年运行优化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成为中关村共建开放实验室。

完成了农业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员扩充与换届,汇聚了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福田雷沃国际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常发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等行业领军企业,中国农业大学等著名高校和各省级农机研究院(所)。

“十一五”期间,联盟组织实施了多项国家级的重大项目,由联盟理事长单位中国农机院组织实施的“多功能农业装备与设施研制”重大项目是迄今农业装备领域国家政策性支持经费额度最高、参加单位和人员最多、形成重大科研成果最多的国家科研项目,全国105家单位、1200多名科技人员协同攻关,凝聚形成技术特色资源相对集中,生产制造能力充分发挥,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的创新团队,逐步构建了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联合的攻关机制,真正成为了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雄厚的科研实力,完善的基础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化平台使中国农机院构建形成了应用基础研究、产品技术开发、高端产品制造和技术转化服务“四位一体”的全产业链创新体系,成为农机行业技术发源地、产品辐射源和战略策源地。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产业基地 农业机械 收获机械 可再生能源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