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机械 > 行业资讯

大力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 全力构筑现代农业新支撑


:王纪录 郭小龙

山西省长治市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市,从2007年7月1日开始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以来,长治市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快速发展,逐渐成为建设现代农业的“新支撑”。

一、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现状和特点

一是发展速度快。2010年全市经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农机专业合作社达到120个,入社社员达到1583个,平均每个合作社有社员13个,从业人员934人。

二是装备结构优。全市农机专业合作社拥有各类农机具3687台(套),其中大中型拖拉机909台,拖拉机配套农具2146台(套),联合收割机95台,其他机具537台。农机专业合作社机具配置多以大型、高性能机具为主。 

三是服务能力强。2010年,全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完成农机作业面积224.45万亩,其中跨区作业面积22万亩。每个合作社平均作业面积达1.87万亩,合作社服务农户的数量达98795户。 

四是经济效益高。2010年,全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实现农机服务总收入4412.35万元,其中田间作业收入3935.15万元。入社社员人均服务收入2.8万元,比一般农机户平均作业收入高1万元左右。

五是管理规范化。农机专业合作社严格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组建,全部经工商注册登记,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正从数量增长阶段向质量提升阶段发展。

六是投资力度大。全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固定资产总额达10742.5万元,其中:农业机械原值达到8809万元。配套设施面积达7.771万平方米。2010年财政扶持资金总额为628.23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380.63万元,地方财政资金247.9万元。市财政每年拿出100万元专项资金,为合作社发展提供支持。

二、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措施和做法

(一)不断加大政府扶持力度,用政策措施推进农机合作社发展。去年,积极制定优惠措施,大力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市财政拿出111万元专项资金,同时在安排100万市级农机作业燃油补贴资金分配时,优先对农机专业合作社的作业机具进行补贴。协调有关部门,对农机合作社的机具库棚和维修车间建设给予立项支持。支持农机专业合作社参加各种农业生产发展和建设项目。主动组织农机合作社参与申报实施相关支农建设项目,并将其作为实施各类农业、农机财政专项和基本建设项目、科技研究推广项目的重要主体。

(二)不断加大部门联动力度,用优质服务促进农机合作社发展。市农机局积极与工商部门协调,帮助合作社办理相关注册手续,对合作社登记和检审免收各种费用。同交通部门联系,对参加跨区作业的农机免收道路通行费。市农机局组织全市农机合作社社长100多人外出参观,学习先进,开阔视野。

(三)不断加大典型培养力度,用示范作用带动农机合作社发展。把扶持较大规模、较强服务能力、有较好社会影响的农机大户作为扶持重点进行培育,建立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长效机制。

(四)不断加大工作创新力度,用特色优势引导农机合作社发展。注重培养农机专业合作社在服务功能上实现多元化,经营上走市场化的路子,不仅引导其开展田间作业,同时开展技术培训、机械维修、新技术推广等服务项目,推动农机社会化服务向产业化方向发展。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农业需求为出发点,以综合效益为目标,让农民看到合作社带来的实惠,促进合作社建设和服务的开展。

(五)不断加大结构优化力度,用先进机具武装农机合作社发展。在农机购置补贴上,资金向农机专业合作社倾斜,将农机专业合作社列为优先对象,不限数量,实行多购多补。重点发展机具对农机专业合作社购机实行累加补贴政策,如玉米联合收割机、薯类播种(收获)机、深松犁进行15%的市级累加补贴。在抓机具建设上,重点引进三种机具,一是科技含量高的新型机具,比如玉米收获机械、马铃薯生产机械、复式作业机械等;二是保护性耕作机具;三是需要更新换代的机具,主要为动力升级的拖拉机。在引进机具时,优先考虑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及种粮大户,批量引进推广,实现规模效应,提高农机合作社的装备水平。去年全市农机合作社购置各种机具达196 台,补贴资金达到 297 万元。 

(六)不断加大依法管理力度,用制度建设规范农机合作社发展。近年来,按照“先发展、后规范”的工作思路和“农民自主、政府扶持、市场引导、社会服务、共同利用、提高效益”的原则,首先强化了培训指导。举办了全市农机合作社社长规范化建设培训班。二是加强了制度建设。制定完善了财务、机务、学习培训、安全生产等规章制度,正逐步建立健全机具维修保养、社员、作业、培训等台账。三是规范了发展方式。为进一步规范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运作方式,根据长治市的现状,确定了 “十有、六统一、两公开”的发展模式。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拖拉机 专项资金 土地 新机具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