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机械 > 行业资讯

诸城“麦客”的故事


徐春光

麦浪翻滚,麦香袭人,又到了小麦收获的季节。在享有龙乡美誉的山东省诸城市农村,依靠党的惠农政策富裕起来的麦客气顺、劲足、精神好,“夫妻车”“父子车”“家庭车”格外惹眼,已成为跨区作业农机手追捧的时尚,构成了“三夏”跨区麦收一道靓丽的新景观。

并肩作战——“夫妻车”

在今年诸城的农机跨区作业队伍中,有一个非常熟悉的车组,他们就是连续多年参加“南征北战”“西进东征”跨区作业的高安清和他的妻子。这夫妻俩驾驶的收割机,被农机手称为“跨区作业夫妻车”。

“俺每年都跟着老公来河南跨区作业,今年已经是第六年了,别看俺是女的,一样能吃苦,干活一点也不比男的差,量地、收钱、加油、买配件全是俺的事,老公和另外雇的司机只管开车,俺都成了后勤部长啦!”妻子快人快语。

高安清很中意用“缘分”两个字来形容自己的跨区机收经历。在他眼里,一台收割机将他变成了一名机手,也揭开了他夫妻俩与机收的不解之缘。七年时间过去了,每到三夏时节,他都会驾驶“夫妻车”加入跨区作业大军,这既让他感受到了风餐露宿的辛苦与劳累,也为他带来财富和小小的“名气”,从中他体会到了别人很难体会到的快乐与成就感。

南征北战——“父子兵”

这里说的“父子兵”是诸城市贾悦镇的农机手马兆星和他的儿子马金伟。

父亲马兆星是当地有名的跨区作业能手,曾创造过当年购机当年赚回本的纪录。在马兆星的影响下,儿子马金伟早早地就喜欢上了农机这一行当,虽然年龄小,通过几年来跟随父亲走南闯北,风里来、雨里去的磨滚爬打的锤炼,对跨区作业也非常在行。“父子兵”分工协作、配合默契,明显比单机户效率高、收割质量好,这不仅让被服务的粮农高兴,也令许多单机作业农机户羡慕不已。

马兆星的收割机性能好,作业质量高。同时,他们给自己规定了收割小麦损失率不超过3%、破碎率不超过3%、含杂率不超过3%的标准。

每年都有不少农机手跟着马家父子走南闯北进行跨区作业,父子俩都热心帮乡亲们检修机具,排除机具故障,解决纠纷,还自带一台跨区作业维修服务车专门为作业队服务。今年,他仿效“摩托化行军”机动方式,18台收割机全部采用物流托运,在最短时间内直达河南新野县参加机收会战,预计收入将超过60余万元。由于他的带动作用,贾悦镇联合收割机发展到350余台。

马金伟说:“跨区作业虽然辛苦,但它是我们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有效途径。近几年来,我和父亲靠着跨区作业每年都有十几万元的收入,目前已经拥有农机资产70多万元。”在马家“父子兵”的带动下,去年联合本村的农机手成立了“兆星农机专业合作社跨区作业队”,农机跨区作业实现了收益最大化、服务优良化、转移快速化。

今年4月,马兆星带领的兆星跨区作业队被山东省农机管理办公室命名为“明星农机跨区作业队”。马兆星说:“‘明星’二字给俺爷俩压力很大。既然是‘明星服务队’,所作所为就要对得起这块牌子,不能给咱‘明星作业队’抹黑。”

集团作战——“赵家军”

又到麦香沁脾的季节,赵佃相率领由他兄弟四人组成的“赵家军”机组,千里挺进鄂豫交界的大别山腹地,拉开了新一轮“南征北战、西进东征”跨区机收作业的序幕。

多年来,在老大赵佃相的带领下,“赵家军”兄弟四人立足当地,还到湖北、河南、安徽、江苏等地区开展跨区作业。由于赵家兄弟能吃苦、脑子活、懂技术,收割的小麦损失小、脱粒净,因此“赵家军”很快就被评为了山东明星服务队。老赵家的“回头”客户也逐渐多了起来,河南、安徽的许多农民都愿意找他的作业队收割小麦。他们不但拓展了跨区作业地区,收获种类上也从单一的小麦机收向玉米、大豆、水稻、薏米等作物延伸,同时还在跨区耕种和农田开发方面拿到了订单,形成了环形作业链,一年跨地区作业时间在5个月左右,年农机作业总收入达到70多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赵家军”连续5年到江苏、辽宁等地跨区机收水稻和大豆。去年麦收期间,赵佃相组织36台联合收割机先后到河南、安徽、苏北、鲁西南和胶东地区跨区机收小麦。三秋期间,又组织了23台联合收割机北上辽宁跨区机收大豆和水稻。今年“赵家军”小麦跨区作业机械达40余台,预计将实现收入150万元。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小麦 玉米 联合收割机 大豆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