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机械 > 行业资讯

利民农机合作社:远近驰名的农机跨区作业“集团军”(图)


:杨雪 宋毅

 

2000年,固始县柳沟村的村民们第一次看见出外打工的王加兵从江苏南通带过来20辆洋马人民号半喂入水稻联合收割机时惊呼道:“坦克开进村了,要打仗了!”那时,谁也没见过,谁也不相信这玩意儿是收割水稻的。

2009年,柳沟村、宋丰笼村和姚寨村的村民们已经再也不用下地干活了,因为他们都把自己的土地交给了王加兵为理事长的利民农机专业合作社了,所有的农活都由农业机械“代劳”了。

10年前,在江苏打工时,王加兵看到别人开着机器收割水稻时,好奇地凑上去问:“这东西是什么啊?”当知道用这个机械收割水稻一天就能收完40亩地时,王加兵同样也惊讶得合不拢嘴。“我当时就想,我家乡也种水稻,我一定要把这机器带回家乡去!”

2000年,精明的王加兵组织了20台水稻收割机回到乡里,可却没人相信这机器还能收割水稻。当时全县没有一台水稻联合收割机,没有人敢用,收水稻多是人工劳动,一人一天最多割一亩,就是用割晒机一天也就5—6亩。农村亲帮亲、邻帮邻,几亩地下来除了付工钱,管酒管饭还要多花一二百元。“见这种情况,我二话没说,把机器带到自己田头,用家里6亩地拿来搞示范,大家一看都乐了,都说这机械收水稻就是好!”20台机器每台每天作业近40亩,每亩收费35元,连续作业了一个月,白天黑夜干一天收入1000元,不但跟着王加兵到河南来收水稻的江苏机手们也赚了个盆满钵满,更重要的是王加兵让乡亲们认识并接受了水稻半喂入联合收割机。当地水稻在成熟期内倒伏厉害,必须用半喂入联合收割机收割,2001年,王加兵就专门从江苏引来了久保田488半喂入机来解决这个问题。

第二年,跟着王加兵到河南来收稻子的联合收割机达到了30多台,江苏机手纷纷说:“小王人没得说,跟着他走没错。”一个作业季下来,机手们都挣到钱了,于是商定每台机器给王加兵500元报酬,不要都不行,30台机器挣了1万多元,这成了他人生道路的转折点:王加兵当起了农机跨区作业的经纪人。他自己也购买了半喂入式的水稻收割机,走南闯北跨区作业。越来越多的老乡也跟着王加兵干起了跨区机手的营生。近几年,王加兵引入江苏、安徽、浙江的联合收割机已经达到80台,所在的马岗乡9万亩水稻面积,只有24台机器是本地的。

渐渐地,王加兵又发现了新问题:随着水稻收割机日益普及,水稻跨区机收越来越不好干了。“机子多了竞争非常激烈,在我们自己家乡,外来的机子把钱全赚走了,我们自己的车子却没活干了。”王加兵很苦恼。

2008年,王加兵偶然间听说农村中已经有“农机合作社”了。“我听人说,成立农机合作社,大家就可以联合到一起干活,有组织有配合多好啊!”王加兵再一了解,原来国家还出台了法律来支持农民成立专业合作组织,政府制定了好多优惠政策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一开始不知道具体该怎么办,他就象徐华平那样,约上1965年就搞农机的马良一同找到了县农机局的杨浩局长向他讨教组建农机合作社的事,弄懂了之后立即就回来给同乡的机手们宣传政策,让大家都明白这是个大好事。

于是,王加兵发动了几名老机手,老机手们又去发动新机手。一传十十传百,王加兵要组织大家成立农机合作社的事传遍了整个乡。2008年8月,利民农机合作社成立了,14位机手带机入社成为合作社第一批社员,另有11人听说后也马上表示要购买农机加入合作社,王加兵任理事长,马良为书记。“以前出去单干,什么信息也没有,到处闯,效益很差。有了合作社,我们的机手就再也不是单打独斗了。”机手们这样说。

利民农机合作社的优势是将分散的社员组织起来组建跨区作业的“集团军”,以往都是外地收割机到马岗乡来作业,这次合作社反其道而行之,开始了外出跨区作业。合作社2名精明的机手被委任为业务员,到湖北、安徽、广东、江苏、东北等地四处签单订合同。根据合同,合作社组织机手编组外出,每机车1—3人为一组,合作社给外出机手多少亩作业订单,回来后社里要抽取作业收入的5%作为公积金,主要用于联系业务,去年社里提取公积金达30万元。2009年跨区作业下来,全社共完成作业面积3.5万亩,机手潘新红驾驶一台洋马600型收割机,外出作业4个月,远赴皖、鄂、浙、苏等省,作业1400亩,纯利达10万元,成为全社年收入最高的机手。在榜样带动下,第二年,更多的人要求加入合作社,社员一下子就增加到了76人。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水稻 联合收割机 土地 农业机械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