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4月13日,农业部在湖北武汉召开全国农业机械化生产暨跨区作业工作会,研究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机化生产工作的思路和措施。
会议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机械化生产工作要以提高重要农时、重点作物、关键环节和主要产区机械化作业水平为主攻点,以提升农机作业服务的组织化程度为着力点,以创机作业服务机制为突破点,以完善扶持政策和提高公共服务能力为支撑点,大力提升农业机械化生产的速度、质量和效益,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力争到2015年,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60%,到2020年,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65%,其中小麦耕种收机械化水平达到并保持在90%以上;水稻种植环节机械化水平由目前的16%提高到50%,收获环节机械化水平由目前的56%提高到80%,基本实现水稻生产机械化;玉米机收水平由目前的17.6%提高到50%左右,主产区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马铃薯机种、机收水平均由目前的10%提高到30%以上;全国棉花机收水平由目前的2%提高到 20%以上;油菜机播水平由目前的11%提高到15%,机收水平由目前的8%提高到20%以上;甘蔗机种、机收水平由目前的不足1%均达到40%左右;茶园机械采摘水平由目前的不到10%达到40%,基本实现由人工生产方式向机械化生产方式的转变;牧草收获机械化水平达到60%,人工草场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0%,牧草生产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
会议强调,在推进农业机械化生产发展过程中,要坚持政策扶持,调动农民积极性;坚持市场引导,推动产业化经营;坚持行政推动,强化组织指导;坚持典型带动,培植市场主体;坚持重点突破,带动全面发展;坚持依法管理,规范生产秩序。同时要正确处理好发展速度与质量、效益的关系,农机与农艺的关系,发展生产与保障安全的关系,行政推动和市场引导的关系。
据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司长宗锦耀介绍,农业机械化生产是运用农机装备进行农业生产的具体过程,是农业机械化的实现形式,是现代农业的主要生产方式和重要标志。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生产,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已成为农民的迫切愿望、时代的强烈要求、历史的客观必然。近年来,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紧紧围绕粮食主产区、主要农作物、重要农时季节和关键生产环节,以农机跨区作业、社会化服务为抓手,积极推进农业机械化生产工作,农业机械化生产的作业环节已由机收向机耕、机播、机插、植保、秸秆还田发展,作业领域由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由大田向设施农业、由种植业向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全面拓展;服务范围由产中作业服务向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延伸,带动了农机技术培训、信息服务、维修及配件供应等产业的发展,大大推进了农业机械化生产的市场化、标准化、系列化、专业化、产业化,逐渐形成了以农业机械化生产为中心的产业链条。实践证明,发展农业机械化生产是促进先进农业技术集成应用的主要载体,是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给的有力支撑,是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渠道,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有效途径;发展农业机械化生产不仅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还把农民从土地中解放了出来,把农业从传统的生产方式中解放了出来,把农民从高强度的劳作中解放了出来,促进了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和农村经营制度创新,促进了生产、生活和生态建设,促进了农业、农民和农村面貌深刻变化。
宗锦耀告诉记者,2009年全国农机总动力已达8.75亿千瓦,大中型拖拉机保有量达到501.9万台,联合收割机保有量达到84.7万台,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48.8%,其中机耕水平达到64%,机播达到40%,机收达到37%。今年我国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有望突破50%,农业生产方式将实现依赖人畜力为主向依赖机械作业为主的历史性转变。
宗锦耀透露,今年农业机械化生产将巩固优化小麦机收,加快推进水稻机收机插,大力拓展玉米机收,积极示范油菜和马铃薯机播机收,广泛开展深松整地和机械秸秆还田,着力拓展农机作业服务的领域、范围和规模,做到目标更加明确,组织更加有力,管理更加完善,服务更加优化,政策更加落实,措施更加得力,推进机具投入总量进一步增加,作业水平和作业质量进一步提高,作业市场秩序进一步优化,机械化生产有力、有序、有效,实现高速度、高质量、高效益。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jx/1/2010-04-15/155223.html